现在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毕业论文 > > 民族医药发展的论文(模板18篇)

民族医药发展的论文(模板18篇)

时间:2023-12-14 12:21:07 作者:LZ文人

范文范本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梳理和整理,形成的一种文学样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唱响为民服务主旋律为供热事业发展做贡献×××供热公司二oo四年七月二日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供热公司的工作情况,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一、以强化管理为根本,确保为民服务取得了实效由于我们所存在着锅炉房比较分散,锅炉房规模大小不一等问题,给我们的供热、管理及服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几年来,我们首先从加强和完善管理入手,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为提供优质服务打下了基础。(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一是开展了思想道德教育。我们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再学习教育,着力加强了全体人员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人员学习《××窗口服务指南》、《服务质量规范》、《政务公开手册》等一系列规范化服务标准,努力作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培训和考核,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了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水平和爱岗敬业意识。二是开展了业务技能培训。针对全公司大部分人员专业不对口、年轻人较多,缺乏实践经验和管理知识的状况,我们始终把提高全员专业素质当作了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在安排人员参加了××供热办组织的各种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还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不断加大职工培训力度。每年非采暖期,我们坚持聘请技术监督部门人员给我们讲解锅炉运行知识、安全使用知识;邀请有关单位的老师傅给我们讲解锅炉安装、室内外管网安装知识。通过学习培训,使全体员工不仅从理论上、书本中学到了一些相关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管理技能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获得了提高,逐步适应了岗位需求,从而推动供热管理不断开创了新局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开展了行为规范培训。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是由每个员工个体形象组成的,每个员工的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着单位的整体形象。因此,要塑造单位形象,必须从每个员工抓起。我们制定了《文明服务规范》,规范了文明用语,要求职工必须按照规范去作,养成良好的言谈举止习惯,有违反规定的严肃进行处理。全所从领导到职工实行统一着装,佩带胸卡上岗入户,在各个岗位上实行了挂牌服务,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新形象。二、以优质高效为保障,确保供热工作上了水平2003年是我公司工程量较多的一年,包括:两个供热小区续建以及有关单位、企业并网改造,新增供热面积达20万平方米,再加上两个锅炉房增容改造等,可以说担子重、压力大。为确保按时供热,让广大用户温暖过冬,我们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严格工程预算,努力降低成本。如对新锅炉实行了招标采购,“货比三家”,在性能、价格、质量、服务上反复比较,综合评定,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设备。在施工中,全体人员冒严寒、战酷暑,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在管道铺设一线、锅炉房改造一线,经过5个月努力奋战,所有锅炉于11月6日点火试炉,投入了正常运行。2003―2004年度采暖期,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供热效果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各个供热站的综合收费率从以前的90%上升到94%,××小区、××小区的收费率达到了96%。对个别无故不交费的用户,我们采取了法律手段解决,维护了交费户的权益,拉动了收费率提高。三、以加快发展为动力,确保为房管供热事业发展作贡献抓好服务是我们供热行业的职责,但不断发展和壮大供热事业更是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在唱响为民服务主旋律的同时,我们也对进一步发展供热事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今年4月份,我们启动了我区××集中供热工程。该工程预计总投资2800万元,安装2台20吨热水锅炉,承担西至××路、北至××路、东至××东路、南至××南路内住宅小区以及沿街商住楼等近40万平方米区域供热。目前,该供热站基础工程也已经开工,正在进行锅炉基础施工,预计7月中旬进行锅炉吊装,可以说,这个区域供热工程的启动使我们在房管供热事业的发展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绩代表昨天,要收获明天的果实,仍需要今天的拼搏努力。我们虽然为供热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与各级领导的期望比、与各兄弟单位的工作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虚心向各兄弟单位学习,再接再厉、再鼓干劲,以更加优异的服务,汇报社会,为供热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发展的源泉艺术论文

21世纪已经到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技术在音乐艺术领域的运用也十分广泛,网络音乐的发展势如破竹。网络音乐的发展如此惊人,网络歌曲唱遍大江南北,网络歌手一夜走红,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从广义上讲,凡是网络上的音乐实践活动都可称为网络音乐,从狄义上讲,只能在网上传播或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网上传播的井以数字声音信号为媒介的网上音乐实践活动称为网络音乐。与传统音乐相比,网络音乐必须依靠数字技术、电脑音乐技术和网络技术。

欧洲是流行音乐盛行的国家,而世界网络音乐的发源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美国,电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音乐形式的多样性都成为美国网络音乐发展的必要条件。当今世界上较大的五家网络公司都集中在美国,欧洲网络音乐的发展也紧随其后,也相继出现了一些较大的网络音乐公司。这些网络音乐公司的竞争与合作,推动着网络音乐的发展。

真正要说起我国的网络音乐发展,应该从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峰》开始,被称为中国第一首真正的网络歌曲,雪村本人也被称为网络音乐第一人。当时网上十分盛行的这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是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特别是最后用东北话唱的“翠花,上酸菜”,在当时成了社会上新的流行语。雪村的这首网络流行歌曲一方面在街巷中传唱,另一方面在网络上流行。这首歌曲的曲调诙谐,歌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内容质朴,加上那句“翠花,上酸菜”连说带唱,更是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以来,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庞龙的《两只蝴蝶》和唐磊的《******》等歌曲唱响了大江南北,它们以优美的'旋律和真诚、朴实、深情的表达迅速征服听众,成为当之无愧的流行音乐主角。有意思的是,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先从网络上流传起来的。从网络的“边缘”迈向生活的“主流”,网络音乐似乎是来势汹汹,备受市场追捧。挟着这股旋风,迅速被冠名为“网络音乐年”。8月13日晚8:30,中国金唱片奖网络歌手奖颁奖典礼在在都江堰市体育中心举行,这是中国首届网络音乐节。

网络歌曲的特点:第一,网络歌曲绝大多数是自发性的原创歌曲。创作者主要是年轻一代人,他们或是对音乐有着强烈的爱好,希望通过歌曲演唱表现自己的才华,或希望通过歌曲表达某种情感(或态度)。而后者几乎成为网络歌曲受欢迎的一个基本要素。第二,歌手因歌而红。第三,网络歌曲的生产往往是低成本的制作。第四,由于网络歌曲是免费的,受众群接受它或摒弃它都很轻松。

随着网络音乐的诞生与发展,mp3、mp4等数字化音乐格式的出现,磁带、cd作为音乐主要载体的日子似乎快要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网络音乐销售方式,给予盗版将是个致命的打击。

伴随着网络音乐的诞生与发展,在网络经济急需寻求突破的今天,网络音乐模式将音乐和市场结合是一个良好的渠道。网络是一个舞台,网络给了人们更大的自由创作空间。网络也可以是一种商业,为人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对音乐本体来说,网络只是形式,音乐本身、音乐的质量才是根本。我们应当重视每一种新的形式的意义,也应当充分利用任何现代科技成果给音乐带来好处。但是什么时候也不应当买椟还珠、舍本求末。我们应该尊重听众的需求、去探讨音乐发展的规律。

网络和音乐的结合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也是两者发展的必然产物。总的看来网络音乐的发展趋势是向上的。但网络音乐目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要让我们的乐坛好的作品不断,我认为,网络歌手和制作人包括出品人、投资人,都应当时刻牢记音乐质量提高才是根本。

发展民族医药

文化是一个民族之为民族的不可或缺的特征.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的文化,一旦丧失了其民族特性,必然导致本民族文化的衰落,甚至导致整个民族的.衰亡.在新的形势下,更要特别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是必须强调文化建设的民族性,二是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三是必须实现本民族文化的与时俱进.

作者:王永强作者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元氏分院刊名:天府新论cssci英文刊名:tianfunewidea年,卷(期):“”(6)分类号:g03关键词:民族文化继承与发扬

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发展的源泉艺术论文

摘要学习音乐对儿童各方面影响的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本文笔者只从音乐学习对儿童脑智力的促进及普遍学习过程帮助的基础上,简单论证音乐学习对儿童不可忽视的,甚至可以说必不可少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学习脑智力学习过程。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学音乐的孩子聪明,有灵气”,是说学习音乐能够使孩子变得“聪明”,即学习音乐能帮助学生学习。首先,何为“聪明”呢?古语道:“聪明”,“耳聪目明”也。由此可见,作为声音艺术的音乐,是判断“聪明”与否的重要标准。对儿童而言,普遍意义上的“聪明”一般是指脑智商的发达,和学习能力强。本文笔者也正是通过学习音乐对学生智力及对学生学习的普遍性帮助的基础上,粗浅的谈一下学习音乐怎样使学生变得“聪明”。

一、学习音乐能够开发智力,促进脑的发展。

世界上关于音乐与智力发展的研究还是以美国为龙头的。1994年8月13日,在洛杉矶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学会第102届年会上,弗朗西斯・罗斯彻(er)公布了一项重要的试验研究成果――《音乐与空间课题操作:一种因果关系》――音乐学习能够提高儿童的空间推理能力。“这项研究的价值,诚如罗斯彻所言,在于它证实了音乐(作为特定的变量)与空间推理之间的‘有实质的因果联系’”。1997年2月,后续实验以《音乐训练导致学前儿童空间―时间推理的长期性增强》为题,发表在《神经学研究》上。这些实验结果的核心,强调的是早期音乐训练与神经传导通路发展的因果关系,而神经传导和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智力的状况。1998年在美国音乐教育研究权威刊物《音乐教育研究杂志》n发表了《音乐训练对学前儿童空间―时间课题成绩的效应》的'实验报告。该研究从1996年10月初开始,到1997年底结束,实验结论是“实验的两组被试取自同样的智力环境,在这个特定条件下,音乐实验组在操作智商的平均获得分数上,显著的高于控制组。故而我们相信,音乐训练对学前儿童空间智力发展具有积极的效应。”同年4月,提交了一份实验报告《mcgill钢琴计划:三年钢琴教学对儿童认知能力、学术成就和自尊的效应》及在美国奥尔夫教学法协会在佛罗里达州坦帕举行的1998年全国大会上,lin提交了又一份同类研究报告:《奥尔夫教学法的音乐教学对幼儿空间技能的效应》。两个实验都表明音乐教学对幼儿园儿童的视觉―空间能力测验成绩有显著的增长作用。即证明音乐对儿童智力提高的作用。

二、学习音乐过程的特殊性能够帮助儿童学会学习。

学习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学会学习的过程。我们知道,学习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过程,包括生理的、心理的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而由于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具有时间性,抽象性,情感性等特性,音乐的学习就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也正是学习音乐学习过程影响其他学习的优势。学习音乐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音乐有着自身庞大的知识体系,学习音乐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覆盖了认知、心理、情感、感官等一系列学习领域的活动,是对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需要学生调动一切学习因素,要求身体各个器官动作协调性的高度发展,并要求通过各种方法参与学习,如感知、体验、模仿、分析、总结、探索等等来学习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整个学习过程,发展最敏锐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并了解知识、技能、感情和感官是如何交织作用的,总结出个人的学习经验,从而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这的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音乐是抽象的,是很难用讲解、呈现等一些传统的方法教授,学生无法很直接看到、接触到,这就要求学习者发挥想象力,利用抽象思维,调动感官去聆听、理解,调动身体去参与、体会,调动思维积极思考,这个过程自然的使学习者的想象力得到开发,学习注意力得到提高,使身体各器官、各部位得到协调,并促进在学习过程中的配合。再者,音乐的表演、再现过程,也是音乐的二度创作过程,这时候除了尊重原作,表演者的个性也得到展示,这也就激发了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素质――创造性,对于任何学习来说,创造性恐怕是最难得的。

1998年,美国学者赛瑞芬在《音乐作为认知》一书中论证了音乐是心灵的内部认识和学习的认知主义特点。而美国著名教育家简・谭通过训练(音乐)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所期望的最终目的。这一目的反映出他对音乐学习的认知主义――音乐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认知和元认知形式的深刻理解。这说明音乐学习对所有学习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即使抛开不容易理解的认知主义,其实音乐学习本身就需要涉及不同的智能。如:需要运动、身体器官、肢体动作协调的演唱、演奏与身体运动智能相关;视谱与空间智能相关;音乐的句、段结构与语言相似,因此音乐结构感应该与语言智能有关;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横向的曲式结构及纵向的不同声部之间种种复杂和声,内在比例关系,对称与均衡等使音乐又与数学逻辑智能相关;作为场景描绘,情感、情绪的表现,音乐与美术、舞蹈、文学、戏剧等又有共通之处。可见音乐智能不是“孤立”的,它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表现,可能涉及其他不同的智能,这会产生学习音乐与所有学习的通汇之处。

总之,音乐智能综合了“视觉―空间―知觉―技能”、“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其本身就是多元化的智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音乐就是学习一切。

文档为doc格式。

多元文化下的油画民族化创新发展论文

1.“多元通和”概念的提出。牟钟鉴先生认为,中国的宗教生态模式是与亚伯拉罕“一神分化式”宗教和印度“多神一教嬗变式”宗教相区别的模式,即“多元通和”。“多元通和”与多元一体的区别在于,多元一体更侧重于分析民族格局,而中国宗教与民族并不完全同步,是发展中的动态的整体。“中华民族在农业文明与家族社会土壤里生长出亲情、乡情与群居智慧,追求和谐稳定,喜欢用家庭乡里的眼光看社会看世界,亲近土地和自然,产生出孔子、老子为代表的以儒、道互补为主脉的中华思想文明,既重人文道德,又重自然本性,以中和之道为精神方向,逐步建设起中华信仰文化多元通和生态系统。”

2.“多元通和”在湘西地区的具体体现。第一,人文性与宗教性融通。中國的宗教文化受人文的文化影响颇深,人文理性在中国文化里占据主导地位。湘西的宗教文化在逐渐形成的以汉族为主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中,不断吸收儒释道三教的文化,这里的三教不仅是指宗教,更是道德教化。湘西的少数民族在多年的劳动生活中接受了儒家“敬天法祖”为核心的礼教,偏重哲学的佛教与道教,以此形成了湘西既有原始宗教特色,又注重传统人文理性教化,宗教与人文相互通融宗教生态环境。

第二,民间性与正统性互补。三教作为中国的正统宗教,在与民间宗教有某种紧张的同时,也注重从民间宗教中吸取营养。民间宗教为了自身的发展,也积极吸收传播三教思想。根据刘泳斯学者关于民间宗教与三教合一的观点可以看出,湘西的原始宗教在吸收三教发展自身的同时,促进了三教合一的进程。

第三,民族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外来宗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宗教文化对待外来宗教积极的态度。湘西同样受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但影响较小。民国时,保靖与花垣两县存在一些基督教堂,如今随着吉首大学招生的扩张,西北地区的穆斯林带来了基本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两种宗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保留基本教义的基础上吸取了“三纲五常”的中国特色,在湘西地区较为受人接纳,虽然信众范围较小,在湘西地区亦能受到尊重与支持。

二、湘西的多元文化现状。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西接贵州铜仁和重庆红安,北连湖北恩施,境内有土家、苗、汉、回等三十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汇聚的地方。外来的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与湘西本土的原始宗教并行不悖,并且化为民风民俗融入当地民族民间文化生活,对湘西地区的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究其根源,一方面,与湘西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湘西处于四省边界,“具有引东拓西的地域优势,与南面的北越文化体系、东北部的汉文化体系以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体系处于碰撞共生之中。”,是不同宗教文化交流的平台和必由之路。历史上,无论是明朝以前由北往南的纵向发展,还是明朝以后由东向西的横向传播,都必须经过湘西这个文化交流的`枢纽。所以,湘西得以吸收众多外来文化因素。另一个方面,则要归结于“大杂居,小聚居”等生活环境。长期的混杂居住使得生活在湘西的土家、苗、侗、白、汉等民族的信教群众对于其他民族的原始宗教亦或佛、道等外来的宗教具有较强的适应、接纳和吸收的能力。

三、启示与结语。

“多元通和”对于湘西多元宗教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首先,要发展湘西宗教多元文化的,应当准确的理解中华文化。湘西多元宗教文化的发展,首先要准确了解湘西多元宗教文化发展的历史,把握湘西原生性宗教和民族的核心义理,同时把握中原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真正把握了湘西宗教文化的深刻含义,才能在深层次把握湘西宗教文化发展的方向与动力。其次,要保持湘西民族宗教和原始宗教的独特传统。多元通和并不等同于多元融合为一,多元通和是一个整体,但却不是统一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着的宗教文化生态。这对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陆群.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现代歧异性变化———以湘西腊尔山苗族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2]牟钟鉴主编.民族宗教学导论[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77.

[3]游斌.牟钟鉴.多元通和、经典互读与中国宗教间对话.民族论坛(学术版).第10期.

发展民族医药

随着人们对民族医药这一奇葩认识的不断加深,药物需求量的不断加大,民族医药已经开始从区域的和自然经济的状态中逐步走上了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当今,“崇尚天然、回归自然”、发展“绿色药业”,已成为世界消费潮流的趋势,这给我国传统医药,特别是民族医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民族医学是指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其中包括各民族医药学理论、医疗经验和药物,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对民族医药的认识及应用,充分认识到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卫生资源,是我国科技领域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提出对民族医药要“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切实加强”,“充分发挥”。

但是对民族医药还基本上是属于发掘整理范围,还存在不够深入、不够平衡、不够完整等问题.而且,民族医药资源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民族医药人才的匮乏,民族医药不能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和保护。不少地方的民族医生、民间草医因他们不符合《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而被合法取缔。但是民族医、草药医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民族医药的科研、基础建设的落后,对既有的临床医疗经验和药物生产不能深化科研,不能提高.国家应建立更多民族医疗机构,有必要扩建若干个省一级的民族医药研究院所,确定基本的任务和主攻方向,为民族医药的发展提供条件。

(一)规范民族医药教育体制。

现有的民族医学院存在办学规模小、档次低、资金不足、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根据不同的民族医药设立不同的院系,如可设蒙医药系、维医药系、藏医药系、苗医药系等,同时开设一些民族语言、计算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公共课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及教学设备,节省校园建设及购买设备重复的资金,使学校的软、硬件设备都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那些缺乏发展民族医药教育条件的民族开展民族医药教育。

2.改革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民族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部分,其继承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体现出民族医药的特色,不同民族的医药,应体现出不同民族的特色,不应彼此雷同,照抄照搬。对于如藏医、蒙医、维医等民族医药,其医疗经验主要以医学典籍作为载体传承下来,因此应重视对古代医籍的学习,重视医古文、训诂学、古医籍等方面的课程设置,还有一些民族在历史上某个时期曾创造过一些特殊的文字,其中包含有宝贵的内容,但这些文字现在不用了,以至于现在一些青壮年民族医,纵有医籍,由于不认识这些古文字,亦难师承.在课程设置中应以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尽可能多的涉猎多方面书籍为指导思想,同时应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使一些宝贵的医疗经验能得到及时的总结、整理,并进而提高学术水平。

(二)建立适应民族医药发展的管理体制。

民族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的原创医学,这种原创优势不仅使我国能够在该领域中确立长期的领先地位,而且有可能将这种领先优势延伸到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民族医和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目前,我国民族医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民族药则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不利于传统医药的发展。

要按照有利于传统医药发展的模式来建立我国民族医药管理体制。应设立独立的民族医药管理机构,负责民族医药的全面管理,必要时国务院设立医药卫生委员会,协调民族医、中医和西医药的管理。这样才能有利于统筹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民族医药的优势。

(三)大力加强民族医药的科学研究和发展创新。

1.民族医药的科研亟须加强。

民族医药不完全是现成的金子,而是富饶的矿山。需要我们做细致的扬弃工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既有的临床医疗经验和药物生产,应深化科研,予以提高.民族医药的科研之所以落后,与缺乏必要的科研基地有关。例如民族药进入《中国药典》、《医保药品目录》、《基本药物目录》,都需要科研跟上去.现在有些企业把钱花在广告上,花在“攻关”上。应该引导企业把钱花在科研上,对自己的产品加强基础科研,深化临床科研,为产品增添底气和实力。为加强民族医药的自主研究,有必要扩建若干个省一级的民族医药研究院所。确定基本任务和主攻方向,为民族医药的发展提供条件。

2.建立新药研发技术支持平台。

立足现有医药科技资源,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按照药物研究要求,改造与新建符合国际惯例,具有竞争能力的若干个药物研发中心,与少数民族医院合作,形成新药研发技术支撑平台。因此,要建立药理与药效研究中心和制剂工艺研发中心;建立药物安全评价中心及临床药理研究基地.要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加强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等民族医药研究机构的建设,系统研究开发民族医药,必要时集中人力和物力,组织协调攻关,突出解决临床疗效和药物开发等方面的关键问题着力整合民族药业由于我国民族制药工业企业大多规模小,资金分散,因此需从民族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引入竞争机制,多渠道吸引资金,鼓励企业重组,通过优化组合,技术提升,培育有产品开拓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在短期内实现资本最大化。

国家需要制定法规进一步加强民族医药的基础建设,保证其后继有力,持续发展,发挥龙头作用.对民营的民族医医疗机构,特别是小门诊,也要关心支持,帮助其提高临床水平。民族医药的理论是临床实践的总结,其科研路径应以临床为主,而不应把民族医药的实验室研究作为必需指标。要建立民族医药治疗重大疾病的临床科研平台,从临床实践中研究发展民族医药,为民族医药提供舞台,促进民族医理论的突破。

三、结语。

我国民族医药在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医学和现代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民族医药获得更快更好的可持续发展,使之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以及进一步与我国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趋势相适应,对民族医药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重要。

【参考文献】。

[1]戴斌.中华民族医药的发展概况及其前景[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金丹凤.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前景分析[j].药品评价,

发展民族医药

老师们、同学们:

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人们独特的文化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我们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是和长城、故宫一样重要的民族财富。长城、故宫虽然伟大、辉煌,但只是古老文明留下的躯壳,而传统佳节却是活着的文化,闪耀着中国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而神秘的光芒,足以使中华民族为之而自豪!作为中国人,我们决不能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

近几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尽力在我国移植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我们身边不难看到:每逢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洋节来临时,由商家炒作的是何等的热闹;而每逢端午、中秋来临时又是何等的冷落!

当我们日益关注节假日的购物消费,又该如何提升传统节日文化的功能?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值得探讨的`问题!建国以来,法定节日中的传统节日只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而春节的传统气息也在日趋淡化。与他国相比,我国节日体系的文化特征已明显不足,甚至有被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遮蔽的危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自省!

为此,我们倡议:

1.不过西方节日。

2.不买西方节日礼物。

3.不收西方节日礼物。

4.过好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元旦将至,万物复始,为了喜迎春节,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校特组织“关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倡议活动,希望老师们、同学们踊跃参与,大力支持!

谨致以崇高的谢意!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1.文明办弘扬美德文明过节倡议书。

2.弘扬节能减排倡议书。

3.弘扬雷锋精神倡议书。

4."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倡议书。

5.倡议书: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6.“弘扬优秀文化争做文明员工”倡议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轨迹论文

传统体育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十分丰富多彩,就种类就包括了竞技体育,休闲娱乐体育以及健身养生类的体育项目。因为其丰富的形式和内涵,使得多年来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没有被中断过,不但得到了全国各民族、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与喜爱,而且也赢得了世界其他体育文化的尊重甚至模仿。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近几年来全球化速度加快,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遇到机遇的同时,也碰到了许多难题。主要是世界体育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管是在内容形式上还是在精神本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世界文化在入侵过程中,多少会影响到传统体育文化,使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原先的传承和发展模式开始不适应全球化的发展速度,在内涵和属性上出现了断层。另外,全球化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受到攻击,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理论基础薄弱,传统价值观念与西方现代化体育文化观念不相适应等。

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呈方兴未艾之势.现代农业园区的实质就是现代农业的示范园区.其定义为:在农业智力资源密集、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范围,由政府、企业、农民投资,以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单位为技术依托,以现代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目标,集中进行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管的农业组织形式.

作者:闫杰罗庆熙陈碧华作者单位:重庆市西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400716刊名:北京农业英文刊名:beijingagriculture年,卷(期):“”(9)分类号:f3关键词:

发展民族医药

正直、善良、勤奋、胸怀大志、疾恶如仇--这些褒美之词用在中药产业院士李大鹏身上,都不过分.但是,有人说李大鹏最令人佩服的,是他这一生完成了不少在常人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大事.确实,只有真正了解李大鹏的人才会知道,不管前面横亘着多少高山大川,只要他看准了,他都会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地去拼搏,去争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把他走过的这些足迹连接起来,人们就会发现,通过这些中、长期目标的一个个落实,命运又推动着他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人生境界的顶峰.纵观这一切,又都与我国的民族瑰宝--中医药有关.

作者:刘燕玲作者单位:刊名:中国现代中药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medicine年,卷(期):11(11)分类号:关键词: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轨迹论文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统一体发展与巩固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回光交替的重要时期。

4.1社会发展的进程。

唐朝贞观盛世之后,国家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割据时代。公元960年,赵匡胤建宋,与并立的辽、金、西夏、葱岭西回鹘、大理等政权相对峙。虽属不同族体所建,但尚未窒息封建文化繁荣盛期的余波,浪峰迭起,光华四射,各自在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这就为中华民族在元、明、清700年间的统一发展铺平了道路。

4.2.1宋明理学导致重文轻武理学亦称道学,肇始于唐代,形成于两宋,发展于明清,是儒家哲学的重要派别。理学提出的封建伦常道德、存养、克治等理论,阻碍了人们思想的进取开放。像汉、唐兴盛的蹴鞠,由多球门互相争强的踢法改为一门踢,而且是先队长后队员轮流踢,因为长幼有序。到了明代,球门也没有了,只有“一般场户”的踢法。

4.2.2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武术的产生自有文字记载,随着社会发展的质的变化,明清时各种武术流派此起被伏,这时的武术从理论到实践,从练功方法到演练手段,逐步形成了-个独立的体系,开始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发展,与宗教组织和秘密宗教相联系的民间习武,寺院僧侣的练武和表演艺术等的长期浸润、积淀、凝聚,形成了自己固有的特征。

市民文化的兴起,促使体育娱乐活动进一步深入民间。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广泛的开展和流传。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空前活跃并达到了基本完善的时代。

5.1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普遍开展。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新的内容,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下,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新的发展,已成为体现国家兴旺、民族发达的象征。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政府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普遍提倡、重点扶持、逐步发展的方针,积极而有步骤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如:反映民族繁衍的西南许多民族的丢包、黎族的跳竹竿、侗族的哆毽、哈萨克族的姑娘追、羌族的推杆、朝鲜族的跳板、旧时汉族妇女的走夜等;反映生产劳动的回族掼牛、蒙古族的布鲁、回族的斗牛、瑶族的跳鼓、苗族的划龙舟、白族的耍海、高山族的杆球、赫哲族的叉草球;反映军事活动性质的各个民族的武术;反映民族起源、复兴、发展等有关历史或神话人物的赛龙舟、彝族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反映地域特征的南人善舟、北人善骑等民族体育项目。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狭小的地域内放射性地迅速扩大范围,并随着各民族的密切交往迅速推广。

武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体育项目,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使武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造福人类,国家通过对武术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整理,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发扬光大方针的指导下,加强外部联系,传播武术文化,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

继而,不同国家、地区成立武术联合会。世界武术锦标赛和洲际武术锦标赛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相继举行。

1990年北京举行第十一届亚运会,武术被列入亚运会比赛项目,迈出了“把武术推向世界”的第-步,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会看到武术的最终历史使命---进入奥运会,代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运动项目即将全面走向世界。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现代民族传统体育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个过程正在加速。各民族通过长期的共同的社会生活和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各自的传统体育项目在继承中发展,在历史进程中,通过民族文化融合积淀,最终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会被全人类所接受。

论社会学视角下民族体育发展战略论文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个性,是具有世界话语权的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不同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展,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在当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为此本文从社会学的视野,对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战略,以期能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实践提供一些有应用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社会学。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十分珍贵的财富,我国56个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这一令世人惊叹的灿烂文化,她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文化根底之深厚,令回人为之骄傲,今世人赞叹和折服,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这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去维护、改善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状况,对我国民族文化乃至民族发展意义重大。

(一)政府行为的主导力度。

政府是一个国家代表统治阶级行使权力的机构,政府行为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统治阶级希望通过政府行为使事物发展不违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朝着国家建设需要的方向发展。因此,今天,政府制定的许多政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体,政府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就极有可能被边缘化。

(二)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也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迈向了现代工业社会,尽管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但今天的农业生产方式远比古代的农耕生产要先进科学,现代工业、科学技术已融入到了农业生产中,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偏远山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还处于落后阶段,但大环境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渐影响着人们的心理需求,他们不再满足于“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而是更多的选择了现代潮流的时尚体育项目。

(三)文化发展中的冲突与融合。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全球化的时代,文化领域也不例外,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相互认同、相互互补、相互借鉴和利用,尽管相比下西方文化更有优势,占据着主流,不断影响着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但不能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影响。文化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互融互异的文化发展,这种充满了冲突和融合的矛盾存在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是必须的,因此,我们要理性对待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选择性的融合外来文化,在物质、制度、精神层面做出某些改变,使传统的东西富有时代活力。今天,有许多民俗体育项目在人们生活视野中逐渐消失,这与其自身缺乏创新思想,不能融合外来文化有很大关联。

(一)发挥政府行为的主导作用。

政府行为对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政府必要的行政介入,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各项工作具有方向性和保障性。目前,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工作还应加大主导力度。同样,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对开发民族传统体育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如何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政府来制定出一些相关的必要配套政策,用来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制约、规范他们的行为。

(二)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物化了的文化。”中国各少数民族物质性、非物质性及口传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丰富的宝库,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目前来看,我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保护的项目真正能为民族文化发展带来创新元素的不多。当前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化对其挖掘整理、开发运用等保护工作,“与其作为一个文化遗产的‘保管员’,不如做一个文化遗产的‘加工者’”。

(三)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及开发。

当下是以现代体育为发展主流的社会,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建立应有的文化自觉和自为意识。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要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而文化自为是要我们应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对“原生态”或“次生态”文化进行结构重组、创造加工、诠释弘扬,从而在民族内部形成一股凝聚力,并以传统文化为前进的原动力。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不是单纯的对其进行“复制”,而是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要改变过去民族传统体育单一的发展形式,把民族传统体育更多的运用到现代教育、民俗旅游、健身休闲、体育竞赛、文化传承等社会发展需要上来。

(四)实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只有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为其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解决长期以来群众体育因资金不足而带来发展滞后的问题。因此,我国各民族地区政府应组织力量,对本地民俗体育资源进行充分地挖掘和整理,用以明确开发项目方向,将开发项目与本地民俗节庆活动、自然景观、其他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打出知名度,制定出一条民俗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最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区域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不断成熟化,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增长时,再逐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民俗体育培训、民俗体育文化与信息服务、民俗体育器材、民俗体育服饰及民俗体育吉祥物等方面的产业开发项目,并将它们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共同开发,共同实现民俗体育产业化道路。

三.总结。

当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正在为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主义精神生活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目前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弱化与衰颓之势,因此面临层层危机,举步维艰。我们必须采取策略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使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旅游开发构想[j],体育学刊,,17(6)。

[2]高慧林,亢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输出面临的困境及策略[j],体育学刊,2010,17(4)。

多元文化下的油画民族化创新发展论文

油画作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西方文化艺术形式,在中西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同时在某一方面也代表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以及中西方历史的发展变化。这种文化指的是世界各地多种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单单就一种文化进行分析。在多元化的文化之中,油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使得这种外来物品刚开始不会受到我国的欢迎,同时由于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存在较多的差异,因此在油画民族化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艺术界与学术界的批判。油画这种文化艺术的形式是否比较单一或者油画在被民族化之后是否会出现较多的规则限制,制约油画的发展空间,是目前艺术家们所担心的问题。油画民族化所承载的是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怎样将中国油画写意手法加入其中,在我国实现创新发展,也是目前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油画民族化最早诞生于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并且随着“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发展,我国美术界开启了一场关于西洋化运动的潮流。在外国求学的一些我国的画家相继带来了国外的油画艺术,并进行广泛的传播,使得在较短的时间内油画在艺术界形成了普及趋势。尽管油画的起源与材料等都源于外国,但是我国本土的画家也喜欢运用国外的材料来进行中国油画的制作,所以油画民族化的概念由此产生。美术史论家滕固提出了“民族精神”的含义,他指出外来思想应该是国家的一种民族艺术的营养品,但是民族精神才应该是国民艺术的根本。同时他认为如果沉迷于模仿西方国家的画法,丢掉了油画的民族性,就是使得自己本身的特性缺失。上世纪三十年代,众多的画家开始向油画民族化的思想上发生变化,他们主张应该在模仿西方画法的基础上加入民族性,这也是油画民族化的前期发展。在这个阶段之中,民族化的概念更多的是强调民族性。所以说对于民族化的内涵理解还是不够深入,由于画家的作画风格存在各种不同,即使是都采用了西方画法与中方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也存在各种表现形式的差异,使得油画的风格有所不同,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多元文化指的是在不同的国家、地域以及民族之间存在的一种文化体系,他们互相之间进行相互的融合与吸收,建立一个新型的文化系统。与此同时这个系统是多元性的,并且属于开放性的。文化之间如果不能够接受外来文化并且加以吸收,就会被多元化的文化系统所替代。文化只有在不断的吸收与交流之中才能够走的更加的长远。

多元文化指的是在不同的地区、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类型、系统、空间与时间的文化体系,但是这些文化之间进行的交流、吸收与融合,使得文化系统形成了一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其能够长远的发展与延续下去,并且文化系统一般都是开放性的,在一个比较封闭、排斥的文化系统之中,文化系统也不能够进行长远的发展。

(一)东方意境与西方技巧的融合。

艺术属于自由开放性的,一切的创新与发展都是以对新事物的吸收作为前提进行发展的,但是在油画刚刚进入我国艺术领域的时候,就注定了其必须要走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发展道路。在对西方油画艺术的绘画技巧与色彩技巧进行吸收的同时,加入了中国画的意境与西方的油画绘画技巧,使得西方美学的精神与东方美学的意境进行了融合,注重西方油画的色彩与表现力,能够不断地显示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与文化内涵,在运用西方油画艺术的基础上来实现我国油画民族化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多元文化是实现油画民族化的基础出发点,也是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欧洲文化能够不断地保持其独有的魅力,其实是在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来不断地完善自己,并对其进行创新发展。我国一直以来保持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譬如说鼎盛时期的唐朝,都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在近代以来,我国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以及西画东渐等也是不断地吸收外来的各种养分。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也是由于学习与借鉴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并且不断地丰富了我国文化的内涵,使得我国的`民族文化体系更加的辉煌与灿烂。因此对于文化方面的融合是油画民族化发展的基础。

(三)保持中国油画的民族性与独特性。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比较复杂,我国近代美术发展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而逐渐的兴盛起来,同时传统社会的思想又使得美术的创新受到制约。形成了中国油画民族化的独特之处。与此同时,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各地区与民族的思想价值在不断地进行发展,在全国各地之中,油画民族化的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油画艺术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发展关系,使得油画在地区之中形成其独有的民族风貌与特色。文化不可能只有一种形式,多元化的文化也叫作不同的地域文化,所谓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要经过不断地融合发展,形成新的艺术形式。艺术没有统一的标准限制,使得多元化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发展创作空间。油画经过闭关锁国的时期之后,又通过强行打开的国门进入到了我国,开始了其真正的发展,使得真正的艺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追求统一只会限制油画的发展,使得艺术不能够进行创新,也不能够实现新的文化艺术成果。所以说中国油画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需要保持自身的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油画民族化发展寻找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油画的发展是一项长久的任务,需要让油画体现出其自身的民族精神,因此除了要广泛的吸收传统的民间艺术之外,还应该不断地重视多元化的发展,并且站在多元化的角度审视问题,为人们创作出更有价值的民族油画。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地跟随时代的潮流进行发展,与时代艺术相结合,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各种资源,不断地为油画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可能。

四、结语。

中国油画是在几代艺术家的努力之下逐步的形成了现代油画的风格,我国拥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并且传统文化的优势也能够被油画民族化的发展所利用,艺术家们也热衷于在西方油画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加入中国元素,使其形成了更具中国特色的油画创作与民族化的发展,使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能够通过油画传向世界。所以说我们需要注重油画所特有的魅力,并且经过不断地借鉴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特点推陈出新,形成更多的新的油画艺术作品。油画民族化的发展途径需要建立在油画艺术本质的基础上,加上其特有的艺术特点,同时为油画艺术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创作可能。

参考文献。

符艺《油画教育民族化创新的基石:多元文化共生与融合》,《民族教育研究》第25期。

徐利《多元化文化发展背景下高校油画教学的新思考》,《美术教育研究》第11期。

发展经济学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论文

【内容摘要】发展经济学是诠释发展中国家如何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发达的经济学,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主题,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我国后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具有普适性。

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一个国家如何由穷变富的问题,实质上已涉及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亚当斯密关于经济发展的构想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是国民财富和社会财富的集聚与增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劳动力人数的多少决定了国民财富的增长。这是发展经济学的雏形。但是,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则产生于二战后。当时一些国家为摆脱殖民压迫,纷纷独立,迫切需要发展经济。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在实践上,一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二是当时战败国的经济复苏问题;要么对原有理论加以改造,这比较容易,要么建立新的理论,这相对困难。一些学者深入研究各发展中国家之后发现,其环境与发达国家最初完全不一样,传统理论无法复制和拷贝到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理论由于条件不同、问题很多、相去甚远,也无法照搬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迫切需要一门新理论,由此发展经济学诞生了。早在1939年,克拉克(clark,c.g.,1939)就出版了《经济进步的状况》一书,对后来经济发展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和《东欧与东南欧工业化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发展经济学的发展中具有引领性和开创性的历史地位,是发展经济学的标志性文献。

发展经济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其政策演化和发展思路的差异性,发展经济学家将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义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发展阶段,其结构主义思想,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思想,后来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二战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经济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滞后、经济变量弹性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明显的刚性结构。因此,结构主义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实完全不同,市场不完善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价格刚性,有时还会出现市场机制的失灵,经济在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难以达到均衡状态。因此,结构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是静态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而应建立在动态调整可投资资源和保证供给增长的前提下,使社会经济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义发展阶段。结构主义发展思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结构主义还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和实用上的局限性,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复活而成为发展经济的新的主流思想。概括起来,新古典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是社会的发展应是综合的发展,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二是重视人力资本,纠正唯物质资本的缺陷;三是强调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显著拉动作用;四是新古典主义突出了市场机制、资源优化配置、微观经济基础等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同样,由于新古典主义在实践中和理论上也存在诸多缺陷,于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始盛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思想表现在如下:一是可持续经济发展观念的产生;二是新增长理论的快速发展;三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

三、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即都存在着发达地区和和相对落后的后发展地区。发展经济学主要讨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发展中大国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小国的特征。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发展中的大国发展经济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发展中大国人口数量众多,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容量的绝对数相比较发展中小国要大。第二,发展中大国人口基数大,幅员辽阔,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实现产业的集聚、调整、优化,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庞大的基础设施,同时满足不断增长的庞大的国内需求,需要资金数量大,依靠外援或外资几乎不可能解决问题。第三,由于发展中大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缺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动因,实现的是内向型发展的政策,工业化起步阶段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也就是必然选择。第四,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腴是发展中大国良好的资源禀赋,国内市场规模大,但是,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如下难题:一是遗产和文明传统的重大影响;二是沉重的人口压力、严峻的就业问题和低下的经济效率;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四是落后农业与工农业协调发展问题;五是内部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适度选择。发展中大国与发展中小国相比较,其工业化过程亦不同:一是资本积累。发展中小国既可以自身积累,也可以依靠国际资本。而发展中大国则不行,尽管利用外资绝对量不少,但所占比例有限。二是产业结构。发展中大国的产业结构要求门类相对齐全,这是由发展中大国的资源状态和国内需求状况共同决定的。三是国内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中小国幅员小,国内统一市场较易形成;发展中大国幅员辽阔,建立交通和通讯网络需要巨额投资,且耗用时间长。所以,发展中大国不同于发展中小国,发展中大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为严重,更为棘手。比如中国,存在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处于末端的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大。发展中大国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层级性。

与其他国家的后发地区相比较,我国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条件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第一,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区域经济基础薄弱,二元结构典型。第三,教育科技落后,基础设施差,社会发育度低,资本形成能力弱。第四,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发展经济学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内部,亦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即存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后发展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学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问题探索了良好的范例,提供了成功的借鉴,那么用它来解决一国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是可行的。这是因为一国内部后发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条件和现实情况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类似,所以,发展经济学完全可以用来解决中国后发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后发展地区具有普适性。

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就必然要走工业化道路。但是,对工业化的理解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结构主义和激进主义所采取的工业化,既忽视农业的发展,又只采取单向的工业品导向,虽然使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但也导致了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不但农业发展严重滞后,而且工业发展亦后劲乏力。张培刚教授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指出,完整的工业化是包括农业发展在内的工业化。后来发展经济学之所以陷入危机,是因为发展经济学没有完成使命,广大农村依然贫困,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如今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与工业的协调。我国后发展的民族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类似,作为一个整体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民族地区又更为落后,暂时还不具有全面进行工业化的现实条件,发展中国家在由传统的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化时,应具备较强的物质资源的储备,包括:数量庞大的、可使用的资本储备,劳动技能较高的、符合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储备;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平、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基础设施等。显然,西部民族地区在整体上还不具备这些条件。从资本资源来说,西部民族地区资本形成能力弱,资本使用效率差;从适合现代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来说,西部民族地区科技教育水平低下,具有一定人力资本存量的劳动力资源稀缺、素质差;就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的适应性来看,就连东部沿海地区目前都还不够成熟,何况西部民族地区;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地势地貌和气候和水资源发布等特征,其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其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当困难。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应该是这样的路径选择:一是继续做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工作。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如果还没解决温饱问题,怎么奢谈现代化。二是在国家扶持下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关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工业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西部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不能搞重复建设,要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潜力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四是发展科学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毫无疑问应是后发展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主题。

【参考文献】。

[1]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郑长德.世界不发达地区开发史鉴[m].北京:民族出版社,

[5]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对发展经济学的反思[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7。

发展经济学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论文

马拴莹。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

摘要: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既是西部民族地区跨越赶超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更是高职毕业生实现就业的现实需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思想观念严重错位、专业设置不合理及师资素质亟待提高等诸多症结问题;结合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远景目标,采取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以调整专业设置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逐步探索“订单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步骤措施,走出一条具有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多元文化下的油画民族化创新发展论文

据统计,,美国的软件销售已高达1000亿美元,其中47%销往海外,与此同时软件产业创造了多达60万人的就业机会,软件产业正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5月19日至21日世界贸易组织132个成员国的贸易部长在内瓦召开了为期三天的电子商务会议,达成一项至少一年内对通过因特网销售的软件和货物免征关税的协议。该协议的达成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推动作用。网络贸易实施零关税对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虽然硅谷的许多公司都说他们对以在线方式从事商务的规则仍然是若明若暗,但是世界贸易组织对intemet商务暂时不征关税的决定,还是给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带来了一丝宽慰。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这项协议所带来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从客观上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免除网络贸易关税能导致计算机相关产品特别是软件产品进口价格一定程度上的下降。而且,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软件产业呈上升之势,出口量不断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说,零关税方案对发展中国家也有利的。

wto的这项政策只适用于完全国际电子商务,而不适用于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这项禁征关税的政策可能会给诸如在线旅游和数据业务等这些涉及信息或无形货物的交易的国际电子商务行业带来好处。因此,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商务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力,在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摇篮时期,给予各国免关税扶持,无疑有助于促进“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

2.2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管理创新。

全球电子商务的在不断的发展,这必将给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挑战。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宏观管理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2.2.1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

电子招标,就是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提高招标采购的规范化程度,增强招标采购过程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5月,商务部为应对我国加入“wto”和加强国际招标的管理,开发建立了中国国际招标网。这是我国招标投标事业的一项重大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实行电子招标,使中国外经贸管理机关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企业投标资格的确定,可以及时检查、跟踪、反馈、调整招标商品使用配额情况。投资企业每一个月通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向各地外经贸委报送配额情况。各地外经贸委每月汇总报外经贸部。外经贸管理机关可以实行对招标商品配额的动态管理,解决配额使用率不高以及浪费等问题。可以实行网上抽查,取消违规企业投标资格,做好技术支持,提高配额使用率,使同等数量的商品卖价和出口额增加,规范贸易秩序,净化经营环境,外经贸部将扩大电子招标。

2.2.2实现网上申领发放许可证。

为全面实现进出口许可证签发与管理的网络化,在启用新的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发证的基础上,外经贸部决定自1月1日起,在全国推广使用企业网上申领许可证系统。它通过网络技术,连接各级配额管理机关、许可证发证机构、海关及进出口企业,对进出口配额的分配、进出口许可证网上申领、审批、同海关的联网核查等整个进出口业务和管理的各环节实现全面监管,形成全国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闭合网络。网上申领发放许可证可以帮助实行全面的进出口许可证核查:海关凭许可证验收,银行凭许可证结汇。这样可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单证和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省费用。

2.2.3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海关管理。

199月1日,中国海关总署通过中国电信公众多媒体网向全国各外汇管理部门、各外汇指定银行提供了报关联网核查功能,从而告别了过去人工二次核对报关单的做法。在海关管理中运用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在促进企业进出口,给企业提供方便的同时杜绝逃税现象。

2.2.4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进出口商品检查。

进出口商品检验是国际经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与外贸经营单位、运输部门、银行、保险、出口商品生产企业以及国内外其它检验机构有着紧密的业务联系,各种单证交换频繁且传递量大。目前我国商检业务初步实现了报验、检验出证的计算机管理,初步建成了系统内数据通信阚。今后,我国商检电子商务应用的两个主攻方向:一是受理报验和签发商检证书;二是进口货物流向信息传递。

2.2.5实现外贸业务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

交易双方可通过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洽谈业务,电子付款和货物运输及跟踪,从而可以实现业务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在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电子化管理已率先发展起来。国际贸易实现电子化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实现规模经营、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

2.3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创新。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以信息交换为媒介的网上虚拟市场逐渐成为新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这将促进以信息网络为纽带的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电子商务使各国紧密联系,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创新。

(1)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电子公司应运而生。电子公司把因特网和企业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因特网改变企业进入市场的方法并通过它和客户直接沟通和交流。。具有电子公司功能的国际贸易企业在外贸业务经营中可实时获取商情动态,与客户进行实时双向沟通,提高了国际贸易效率。电子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将对国际贸易管理组织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同时给全球经营活动带来迅速的变化。

(2)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管理组织的改革和创新。

在传统国际贸易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分公司每天的经营情况,包括财务、物资报表等(如出库单、入库单)都是人工操作,企业领导很难准确地知道公司的相应数据,这样就很难和其他公司及时准确地洽谈业务。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内部数据通过网络准确、自动地汇总到总公司的数据库中,实现企业内部数据汇总的自动化。因此企业领导层迅速把有关指示和工作安排下发到下属各部门、各分公司,从而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率。跨国经营的国际贸易企业可以在网上进行原材料、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调度控制,优化各国资源配置。由此可见,以因特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正在使国际贸易走上一种新的电子化轨道。

(3)在电子商务中,产品和服务都表现为数字信号,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4)在传统国际贸易中,如果交易双方要达成一笔交易,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到达同一个地方进行洽谈。但是电子商务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使国际贸易变得简便快捷。

(5)传统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存在很多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贻误了商机。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世界市场上的信息充分性进一步增强,为世界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充分而优良的信息服务,减少了国际贸易交易的不确定性,校正了世界市场发展的盲目性,为减少国际贸易决策的时滞和失误创造了条件。促进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

(6)电子商务将使各国国际贸易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电子商务推动了世界生产和服务的全球化,加速了全球市场一体化和生产国际化的进程,促使商家与供应商和客户更紧密地联系,让商家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佳供应/销售商,从而使世界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2.4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营销创新。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全球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营销方式已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此时,相应地产生了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电子营销。电子营销是指电子商务在市场营销上的应用,也就是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市场营锖。与传统国际贸易营销方式比较国际电子营销的主要特点是:。

(1)网络互动式营销――电子营销的显著特点。与传统国际贸易营销中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电子营销帮助企业同时考虑客户需求和企业利润,寻找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和最能满足客户需求的营销决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以和客户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客户的意愿设计和生产产品,使客户的地位有所提升,同时也促进企业的发展。

(2)网络整合营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甚至牢不可破,这就形成了“一对一”的营销关系。这种营销框架称为网络整合营销,它始终体现了以客户为出发点及企业和客户不断交互的特点,它的营销决策过程是一个双向的链。

(3)网络定制营销。定制营销就是指企业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将每一位顾客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根据每一个人的特定需求来安排营销组合策略,以满足每一位顾客的特定需求。区别于传统定制营销,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一方面沟通渠道的便利使得企业了解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企业越来越多地将生产、管理的过程数据化、网络化也使得在经营中有可能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生产。我们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营销的发展趋势是将大量销售转向定制销售,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定制营销”被美国著名学者科特勒誉为21世纪市场营销最新的领域之一。

(4)网络“软营销”。传统营销中最能体现强势营销特征的是两种促销手段;传统广告和人员推销。传统广告是企图以一种信息灌输的方式在客户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它根本不考虑你是否需要这类信息:人员推销也根本不事先经过推销对象的允许或请求,推销人员就“主动’她“敲”开客户的门。这就是传统营销中的“强势营销”,其主动方为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营销方式为“软营销”。网络软营销是指在网络营销环境下,企业向顾客传送的信息及采用的促销手段更具理性化,更易于被顾客接受,进而实现信息共享与营销整合,其主动方为客户。

3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的国际贸易取得了巨大到发展,但同时一些问题也应运而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达国家正在加紧利用电子商务构筑新的壁垒,发展中国家家短期内尚无力充分享受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种种好处。发达国家欲凭借其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来制定统一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只有像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才能享受到网上交易的优惠待遇。而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基础及环境尚不完善,仍需花费相当长时间及相当高成本。同时,发达国家阻碍发展中国家发挥电子商务的“后发优势”,使其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因此丧失了其很多贸易机会。

(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相对落后。

(3)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还没有引起我国广大企业的普遍重视.特别是在传统的非外贸企业和广大的中、小企业中.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还搜有提到议事日程。

(4)电子化交易与传统的纸上交易相比存在着风险。电子商务中若由于合同当事人发送错误,则无法撤消。并且还存在着安全、信用等问题。

(5)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缺少相应的法律环境。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各国的法律规定有所差别,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尚不完善,在处理争端等一些问题时必然难以占据主动地位。

4应对策略。

(1)在应对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壁垒中应充分发挥外贸企业的核心作用。有竞争实力的大公司应该有步骤地完成向电子商务的转型,尽快加入世界电子商务圈。在此基础上带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2)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步伐。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只有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发展,才能给网络用户提供优良的运行环境及服务。

(3)提高广大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目前,在我国,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使广大企业提高电子商务意识,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4)加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在电子商务这种新的贸易环境下,传统的贸易法律法规已不再适用,必须建立新环境下的法律、法规.才能使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在法制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展.

(5)提高成功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的示范作用。通过运用电子商务走上成功之路的先进企业,必然有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提高示范作用,带动我过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从而普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形成良好的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电子商务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j].经济纵横,,(11).

[2]何一呜.全球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

[3]李晓娣,张秀华.我国外贸领域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2).

[4]谭秋梅,张向先,王旭.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及我国的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3,(3).

[5]陈辉.我国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j].电子商务,2004,(12).

[6]吕建生.电子商务与我国的国际贸易[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5).

美术教育发展民族民间美术的通道论文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呈现,民族民间美术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映射着民族精神的光芒。根植于民族生活土壤上的民间美术不仅表现本民族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识和审美理想,而且经千百年来民族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浸润,已经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与特征。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利用我国传统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育在认识上还存在偏颇,导致了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审美理想与文化价值的失落。

1.民族民间美术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载体。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这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我们不能忘了‘回家的路’。因为人的情感需要它,人的心理需要它,我们走向未来需要它。”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为了满足自身与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间美术因其独特造型与审美方法,产生出鲜明的美感特点,质朴与淳厚所蕴藏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我国广大农村中,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人们生活与情感传达的重要文化载体。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的民间年画,无锡泥人,陕西、河北、山东的剪纸与民间玩具、皮影,户县、金山、邳州的农民画与舟山渔民画,充分发挥了渔民和农民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富有民族特色与充满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冲击着民间文化,使民间美术处于逐渐被遗忘的角落或部分慢慢地枯萎与变异。在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强势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中击下,已造成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认为过去的文化是落后的老土文化,只有现世的文化才是有价值的先进文化。令人感慨的是,这种思想在相当多的人群中,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市场。这正是作为民间文化重要一脉的民间美术逐渐消亡的社会背景和重要原因。这样的消亡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靳之林教授前对全国的皮影进行考察时,还有2500个皮影班活跃在山区与平原的城乡,现在剩下的民间皮影班还不到250个。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的最好载体之一。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活动方式传递着人们的情感,表达着人们的审美需要。美术教育作为国家的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已普遍性存在着。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当前学校的美术教育中,对逐渐衰微消亡中的民间艺术来说,无疑是必须的,它将对民间艺术的延续起到一定的传承。

随着我国对民间艺术保护意识的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培育了良好的人文大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公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中国昆曲与古琴名列其中,使得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从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近年来,国家下发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华民族民间保护工程的通知》等文件,并专门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心。由过去民间自发组织的抢救和保护活动已经发展为政府出面的工作,此项工作无疑对民间艺术的`消逝起到了遏制作用。第二,教育部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小学教育中的民间美术内容要达到课时总量的10%一20%,体现民族特色,充分发挥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个规定为民间美术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第三,教育部在新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等目标,这对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进行学校美术教育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第四,民间美术渐渐走进了主流文化研究的视野,研究者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和精神结构,使民间美术能够多元化、全方位地发展,民间美术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跨学科的态势。第五,中央美术学院正在进行民间美术教育试点,虽说是个案,但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编写各具特色的本土美术教材。

民间美术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传达着人们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但是,这种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显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美术教材的编写无疑承担着这样的任务。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对本土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完整地把握民间美术的艺术精神,统筹地安排教学大纲与内容。现阶段教育部门虽没有一本完整的民间美术教材,但随着民间美术在现行美术教材中的比重加大,客观地讲,几年以后将会出现民间美术教材。我国已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出编写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目前,部分省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民间美术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精神指引下,在现有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加大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内容上的比重,教材中主要渗透了民间工艺、剪纸、年画与渔民画等一些民间美术内容。可以设想,今后省级美术教研室和部分学校将会组织专家,利用民间美术的资源编写乡土教材或校本教材,这将进一步推动民族民间美术的开展。也可以看到,对于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一是给予民间美术以一定的课程地位,也可以把它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二是给美术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依据,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实施课程教学。三是教材的编写为学生提供了民间美术学习的方法,也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有助于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美感与精神。

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使其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教育的途径,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此来影响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优势的教育环境主要指经济较发达和民族民间艺术浓厚的地区。艺术的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上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县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往往对艺术影响于社会的认识程度较高,因此比较重视文化艺术的建设与进程。而文化艺术对地方社会经济的促进也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抢救保护民间文化艺术最终目的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它们的潜在价值,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较发达的经济地区利用民族民间美术渗透到美术教育中首先成为可能。其次,拥有民族民间艺术的地区,也为其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平台。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不能脱离文化情境的,特别是本土文化。民间美术浓厚的地区,人们能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各种艺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是我们人类精神所需要的,也会以宽容心来对待艺术,认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同样具有价值,不会厚此薄彼,不会极端排斥民间美术。北京石景山区是一个民间文艺浓厚的地区,中国民协在此创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基地”,正是以学校的形式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并为民间文艺铺路搭桥。

当前,民间美术只有通过转化角度与通道,由此获得新生的可能。中国民协秘书长刘春香在一次授牌仪式上说:“在进行民族文化建设的今天,民间文艺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把民族民间美术融合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无疑是一个落脚点,特别是在大学的文化情境中。而大学是主体教育,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把握民间美术的民族精神,才有可能为民间美术做出实质性贡献。当然,随着艺术传承对象的改变以及教师对艺术精神的理解,势必产生不同于以往作品的形式美感与审美需要。在这里,民间美术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美术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学习的激发者和信息的呈现者,教师的认识程度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达到对民间美术整体、辩证、动态的综合把握,应要求具备一定的民俗学、艺术学、人类学与宗教学的知识,并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准确、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表述相关问题。适应时代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利用、融合现代媒体技术(如电视、电台、录像、多媒体、互联网等)来推广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实现民间美术的再创新。这种新的融合不仅给艺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艺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应该看到,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重新进行融合、改编与创作后的新民族民间美术,必将会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靳之林.论中国民间芙术[j].造型艺术.,(6)2―4.。

[2]张伟.现代化浪潮下的年画走向[j].美术观察,,(2)11―12.。

[3]董春雷.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j].文艺研究.2005,(5)146.。

美术教育发展民族民间美术的通道论文

当今的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中,无论是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争先恐后的发展局面,中国在这趟快速发展的国际列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毫无疑问的为这趟列车的行进加足了动力,带动其飞驰前进。随着世界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改革已进入了深水期和攻坚期,在社会面临着全面的转型的同时,也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这就需要我国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并逐步有效的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军事等物质因素即硬实力的发展,更需要加强对软实力的重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同时代表着这个国家社会、文化、生态、民族、民俗等一系列意识形态的建设进程和发展现状,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和社会文明,代表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当今社会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价值观的取向和发展趋势。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几千年艺术与文明发展的璀璨结晶,它代表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意识,是经过历史洗礼后留给我们后人的瑰宝,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世界民族文明与世界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老民族民间文化与社会文明进化的标本,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历史,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六十多年的历程,我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成拥有独立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从1978年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如今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从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在世界范围内都举足轻重的强国。这一切的发展无不归功于中国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期党和国家带领人民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而奋斗,要实现民族复兴不单单是在物质资料上的先进水平,同时也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民族意志的伟大复兴。在如今的社会中,文化外交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展现,更是在社会、民生、民俗、文化等方面与世界交流的良好方式,更是向世界展现我大国文化的重要渠道。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悠久文化的具体表现,它是民族意识形态的物质化与具体化,它是我国民族精神的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结合。一个国家的民族民间美术正是在融合和归纳了这个国家的社会、人文、艺术、民族等方方面面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民族民间美术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历史演变过程,民族民间美术是一个国家文化与精神的象征,在当今社会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环节。所以大力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极强的发展价值和发展空间,大力推进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我国稳健发展的有力保障。发展民族民间美术不仅仅会推进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带动地区发展,更是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二、对弘扬中华文明的意义。

大力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是弘扬我国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中华文明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我国文明与文化的积淀,它承载着华夏民族的生命源泉和辉煌历史。民族民间美术是对中华文明的伟大赞歌。但是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古老而神秘的文化被淹没在现代文明的科技浪潮中,我们甚至只有刻意寻找与学习才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民族美术的寥寥身影,了解到它们不容乐观的生存现状和岌岌可危的生存空间,所以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势在必行。青少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他们承载着社会发展和民族繁荣的重大使命,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使他们从小了解到中华文化的艺术精髓,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不但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进行全面的培养,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精神是这个民族屹立在这个世界上的根本保证,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更是社会发展的“源”,只有这个“根”、这个“源”在我们心中产生强大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我们才能为民族振兴而奋斗。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是我们在人文领域和人文学科发展中的立足点,我们不能抛弃也不能脱离自己的文化,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正是为了更好的加深青少年的这种民族精神、培养民族文化素养。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与弘扬中华文化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都以加强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为基础。

三、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通过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使广大青少年系统而形象的了解到我国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渊博,了解我们少数民族和民间艺人的创作之路。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具象思维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民族民间美术教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使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并创造美、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美。民族民间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的发展趋势,是对社会、文化、艺术等领域进行的系统归纳和演绎。民族民间美术教育不仅是在艺术领域中对青少年进行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思想领域对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和民族观进行的教导。美术教育它结合多学科的特征,不仅成为传播社会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满足审美需求的重要方式。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锻炼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美术教育系统更加的完善、科学和富有文化底蕴。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更为多样化,美术教育的价值是随着美术目的的变化而更为丰富的,因此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可以使美术教育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发挥,新时期的美术教育的价值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承载着重大的社会责任。美术教育的价值是教育客体与教育主体之间的抽象关系,它虽然是抽象的但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却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四、对美术教育的作用。

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充分体现了美术教育在新时期的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与本土性的特征,它开创了崭新的美术教育视野,给予美术教育以全新的发展领域与宽阔的发展空间。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征都是我国在教育改革中急需解决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它对于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它丰富了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是在教学评价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它在分类上可以划分为绘画、雕塑、玩具、刺绣染织、服饰、家具、戏具、剪纸、纸扎、编织、食品等方面,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深、意义之重,都是对当今美术教育内容的极大丰富。具有本土特色的学习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的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对本民族的艺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要具有科学性,更要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与综合性,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因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法要随着内容的丰富而更为灵活与多样,要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对其内容进行阐释和传授。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相结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亲身体验和把握,使传授知识的课堂变得活跃、变得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的感受与操作中体验民族民间美术的乐趣与魅力。多样性与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到学习的内容。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极大的改革与完善来适应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促进美术教育进一步的发展使之符合我国当今的教育目的和前进方向,培养出新一代的人才。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在教学评价方面也给我们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教学评价可以揭示教育价值的存在和规律性。虽然教学评价属于认识范畴,但它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目的等方面却起到了指导性的调控作用。由于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本土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这就必然决定了其教学评价的综合性。不仅仅要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等方面着手,注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中的特殊性,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展现。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对学生民族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要确定明确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参照系,选取多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全方位的评价角度使得美术教育可以进行更有效和更健全的开展与发展,确保美术教育在正确方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