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 二年级角的认识课件(通用20篇)

二年级角的认识课件(通用20篇)

时间:2024-03-05 23:34:06 作者:琉璃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并且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一、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等,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四、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策略: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

六、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3个3个地数,一共有5个3,写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课件出示旋转小火车图。

问:每个车厢里有多少人?(6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4人)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6+6+6+6=24)。

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个2,。)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2+2+2+2+2+2+2=14)。

师:数一数,这是几个几相加?(5个3相加,4个6相加,7个2相加。

(3)在2+2+2+2+2+2+2=14中,你知道算式里面有几个2,

(4)每人几只眼睛?20人呢?怎样列式?学生说老师写?看到老师写你们有什么感受?

为了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人们就用乘法来计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

提问: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7个2相加,和是14。)指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写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

说明:“×”叫乘号,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板书)。

2、用乘号算式表示。

同学们数一数“3+3+3+3+3=15”里面有几个3?(5个3相加。)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5×3=15,3×5=15,并读一读。

6+6+6+6=24,这里面有几个6,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学生试着写出:6×4=24,4×6=24,指名读算式。

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课件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操作: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学课件

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理解线段的特征。

寻找生活中的线段,数线段。

一段线、练习纸。

1、感受线段的直。

请同学拿出一根线,把它随意摆在桌上,看它是什么样子?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和原来的那根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请小朋友再捏住线的两端拉紧现在我们手上拿的是一条。(线段)。

手捏住的两端就叫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

两端之间的这段线是。(直的)。

小结:所以线段必须要有两个端点,并且两端之间的线是直的。

3、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老师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有几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点。

1、其实平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线段:?

你能说出生活中其他地方有线段?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完成想想做做(1)。

2、完成想想做做(2)。

(1)黑板有4条边,它们都是什么?黑板是什么图形?

(2)拿出长方形纸,摸一摸互相说一说有几条线段围城?然后交流。

(3)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略)。

学生相互数一数,指出端点在哪?

1、刚才认识了线段,你能画出一条线段吗?学生自由画。然后交流,

2、归纳几种画法。

3、给你两点能画出一条什么?(两个点能连成一条线段)。

4、三个点连成几条线段,画出什么图形?

5、4个点呢?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还学会了什么?

线段:直的。

2个端点。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课件

一、。

课件从演示从5—60跳小格的过程。

师:看,这些小格就像一把尺子把小猴捡桃子的过程的记录了下来,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把这把尺子卷起来,会变成什么呢?一起来看课件。

师:时间啊一分一秒地走过,钟表就是一把记录时间的尺子,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时间。

1、钟面结构的回顾。

师:回忆钟面上有什么?

生:(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大格)。

师:每个大格里有5个大格,我们来数一数,到这边找一个大格数一数。(请2位同学说一说:“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对,知道了这些小格以后,会使我们对时间的认识更准确,那么,下面我们就要来认识分。

2、认识大格和小格。

仔细看,分针走1个小格是几分?(课件演示走1分)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结论:分针走1个大格是5分。

3、认识分。

师:分针走1个大格是5分,那分针从12起走到数字2是?(10分)。

如果让你们继续往下算下去,你们会算吗?

——学生操作(填作业纸)。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师拨钟,5分5分地拨,看看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出示一个12整,请同学仔细观察,现在分针和时针都指着几,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12时5分、12时10分、12时30分、1时。

——在这一个小时里,分针走了多少?时针走了多少?

——课件演示,时钟从12时走到1时的经过。

现在是12时,走到了1时,在这1个小时里,时针走了多少?(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时),再来看看分针,分针从12时开始一直走了1时,在这1个小时里,分针走了多少?(走了1圈,1圈是60分)。

——你们现在发现了什么关系?

(1时=60分)。

教师板书并让学生齐读。

1、时针和分针是一起走的,下面请看老师这个钟面,那么怎么认识它呢?(拨到12时,这是几时?12时,对,先看时针,刚才时针指着12,是12时,时针是用来记时的。那如果时针走过12时呢?(老师边说边拨),就是12时多,如果时针走过数字2呢?(是2时多)。

总结:时针和分针是一起走的,那么在认时间的时候,即要看分针也要看时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几时。

1、认识几时几分(并写一写)。

-----出示一个整时4:00,4:05,4;30,4:45.

逐个时间分别认一认,特别说明4:05,由于分不够两位数,我们要用0来占位。

接着出示4:30,你们认识这是几时吗?你是怎么认的?(时针走过数字4,就是4时多,分针指着数字6,是30分,合起来就是4时30分,也可以说成4时半。

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把大家认识时间的办法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利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认起时间来一定又快又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看谁学得最棒。

1、认一认(3个钟面)。

2、拨表练习: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呢?请你根据老师说出的时间,在你的学具钟上拨出这个时间。课件呈现老师早上起床的时间6:30,上午上班时间7:20,上午上班时间11:45。

同桌合作,两人轮流,一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人拨出来,同桌互相检查。

2、总结: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真棒,其实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时间的安排,认识了时间,我们就能把我们的生活打理得更有趣,回家可以参照这个表格做一个我们的时间安排表。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二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节,是一节新授课。

(二)教材简析:

“表内乘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而“乘法的初步认识”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建立“乘法”概念较为困难。所以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境,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并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使他们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牢固扎实地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和难点:

我针对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把“使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无非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点被大家所共识。因此,我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情、能、知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乘法的含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三、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取操作感知,抽象概括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乘法的意义。在探究发现中,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学有成功、学的愉快,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一套,每个学生50根小棒。

五、说教学过程。

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激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约7分钟)。

第二层: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约15分钟)。

第三层: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约8分钟)。

第四层:课末总结,梳理乘法(约10分钟)。

(一)激趣引新,让学生亲近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概念的引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教师在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学生喜欢的动物园一角。“你们喜欢小动物么?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我看见有兔子、和鸡,兔子有几只,怎样计算?鸡有多少只呢?……这样设计,学生感知生活中按一组一组数的现象,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接着说:“看来,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同数相加的例子.不仅生活中是这样的,比如我们用筷子,一双筷子有两根,五双筷子就是2+2+2+2+2=10,这是提出:如果我们班同学都拿一双筷子,有多少根?又该如何解决?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探究体验,让学生经历乘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低年级学生一般以“概念形成”作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个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去完成,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发现事物新的本质属性和规律,进而获得新概念。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的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第一步:感知具体形象。思维始于操作,操作促进思维。学生观察电脑图得出……教师板书同数相加的算式。从而让学生通过直觉思维,将主体感知与动作直接联系,获得关于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感性认识,教师接着问:4个2相加可以写出来,那8个2相加、12个2相加。呢?写起来非常麻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思考:怎样表示更简便?通过巧设书写障碍,使学生在写和读同数相加的算式的活动中,亲身感受相同加数相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实很麻烦,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怎样表示更简便的欲望。

第二步:形成乘法表象。在体验理解乘法意义的过程中,教师应开展直观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教师组织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发现同一个加法算式的加数是一样的,紧接着教师用精炼的数学语言概括:“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表示。”再以4个2相加为例,“这道算式中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教师用有几个相同加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然后列乘法算式。4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是:4×2,还可以表示2×4,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认识乘号。学生自由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和读法,进一步梳理乘法算式的意义。学生把另外几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观察算式,发现同数相加的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教师反问:“有了加法算式,为什么还要用乘法算式呢?”学生结合直观图形和算式的视觉支撑,进行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到:乘法算式是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演变过来的,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从而初步体会了乘法的意义。这样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教师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像这样的加法算式,你们还有吗?请写成乘法算式。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迁移内化推出其它几道加法算式对应的乘法算式。学生分析加法算式的意义,改写成乘法算式,说改写的思路,初步概括出乘法的含义。接着学生再一次回到动物园提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具体含义。

通过以上三步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由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到乘法运算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动作操作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形成初步抽象思维,并把两种思维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知了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较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三)应用拓展,巩固乘法的意义。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果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概念抽象概括了,此时须有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促使学生的知识在发展中飞跃,学生的能力在巩固中得到发展。本节课在这一环节主要采取直观反馈、推理判断等形式,巩固乘法意义。

1、基础练习。提供生活情境,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图和算式的对照,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体会。

2、动手操作,配合练习。进一步感受、理解乘法的意义,形成乘法的初步认识。

(四)课末总结,梳理乘法。

课末小结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师小结时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像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善于思考,虚心学习,会有更多的收获!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乘法的欲望。

线的认识课件

1、认识四线格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四线格的空间方位。

2、能积极参与活动,按要求在四线格里摆放图案。

课件:四线格、《幼儿操作》:《四线格里粘一粘》、有图案的磁力扣若干。

1、认识四线格。

教师出示课件“四线格”图,“幼儿观察图上有几条线,有几个格?

教师小结: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上格、中格、下格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学汉语拼音时要用到的。

2、游戏:分房间。

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请幼儿按教师的指令把小动物安排在四线格的不同位置上,进一步熟悉四线格的空间方位。如都是说“请把小动物放在四线格的上格”“请把小动物放在第二线上”等。

3、操作活动。

幼儿取出操作单《四线格里粘一粘》,在粘贴页中选择相应的图片,按要求粘到四线格相应的位置:把小猴贴到四线格的第一线上,把草莓贴到下格,把小牛贴在第四线,把葡萄贴在上格,把兔子贴在第二线,把樱桃贴在中格,把蛇贴在下格观察讨论:看看四线格中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有什么规律。

小结:图片的规律是线上贴的都是动物,格里都是水果。我们认识了四线格,那对我们今后成为小学生的时候学习拼音是有帮助的。

在整个活动的设计中,我一直以游戏的形式及商讨的口吻与幼儿交流,希望他们能从已有经验出发,在轻松、愉快的自主游戏的氛围中尝试、操作与探索,以小组赛的方式让幼儿学习,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对四线格的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学习四格的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孩子们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应该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充分利用班级的活动区。使孩子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学前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课件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课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也就是课本47页到48页的内容。

本节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1、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等进行教学。

四、学法选用:

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观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体现新课标精神,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第一环节用3分钟,直接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我打算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乘法产生的过程。学生理解了乘法含义后,安排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练习那么第三环节估计要用15分钟。剩下大约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乘法的认识。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一上课我将创设这样情景: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看看游乐园都有哪些项目?然后用观察——提问题——列算式的方法解决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人,小火车里一共有多少人,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通过数一数活动和列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从中积累相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为学习乘法作知识迁移。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当学生对几个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下面让学生用算式把几个几相加表示出来,刚开始可以说一些短的如:5个3相加、4个6和7个2相加让学生轻松完成,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另一种运算表示。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是在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乘法和我们的加法算式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告诉学生×叫乘号,后让学生观察乘号像什么,可能学生会说像错号,像汉语拼音里的x。想力丰富的孩子会说把加号变斜就是乘法。这样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加深理解。学生在上面知道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师讲解7个2相加,相同加数是2,在乘号的前面写2,相同加数的个数是7,在乘号的后面写7,7个2想加得14,然后老师教学乘法算式的读写法。7个2相加等于14,所以2×7=14,也可以写成乘法算7×2=14。让学生试着读出乘法算式。叶圣陶先生曾说:“当老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手”。学生对乘法算式有初步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把3+3+3+3+3=15和6+6+6+6=24让学改写成乘法算式,最后进行反馈矫正。接下来出示旋转木马图,解决“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观察并列算式:3+3+3+2=11,教师提问:这个算式你们为什么不写成乘法呢?那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才能)。

到此第二环节结束,下面进入第三环节的教学: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关看谁读得最响亮,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练习,尽可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后面三关让学生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理解,我将设计了第四环节的教学:及时总结,深化新知。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太确切,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我的教学过程已全步结束,下面说一下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课件

1、引导幼儿发展初步的观察与分辨能力。

2、能区分圆形与方形。

3、能够进行图形分类,对应图色等。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手帕、球、图形钟表、书等。

3、教学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结合教学图片,进入情境世界环节,导入本次活动的内容。

小朋友们请看,图片中的小朋友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戏,请说一说他们拉成的是什么形状?

2、教师结合认知乐园环节,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圆形与方形。

你知道小火车为什么能跑起来吗?它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车厢又是什么形状的?

3、教师出示手帕、球、图形钟表、书等,引导幼儿根据事物特征进一步区分圆形和方形。

看看这些常见的物品你们认识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四、实际操作。

1、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2、教师通过游戏方式进行巩固,圆形的边缘是光滑的,没有菱角,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

五、活动延伸。

1、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进行练习巩固。

2、教师分发各种材料,请幼儿在活动时根据图形特征分类进行整理。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或者在家,以及其他场所找一找圆形和方形的物品。

六、儿歌。

圆形和方形。

圆形,圆又圆,

像个车轮转圈圈。

方形,四个角,四条边,

像个城堡立中间。

七、活动总结。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日活动的环节把形状的学习与幼儿生活的真实情境结合起来,比如请幼儿帮忙将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分类整理。

文档为doc格式。

《认识分数》课件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必须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3、猜想:这种数为什么会叫分数?

(一)分与平均分。

问题:6个苹果可以怎样分?

方法:对几种平均分的结果提问。

小结:象这样每份同样多的分法是平均分。

(二)分数的产生。

问题:3个苹果可以怎样平均分?

平均分成的每份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说明:这就要求产生一种新数----分数。

新课:

(一)认识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二。

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说明:2份中的1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演示:2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说明:这样的2份是2个1/2,也就是苹果的2/2。

3、强化平均分。

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大小不同的2份。

问题:2份中的1份还是这个苹果的1/2?为什么?

说明:只有平均分成的两份,每一份才能用1/2表示。

4、过渡:

学生动手操作:折出形纸的1/2;

问题:怎样折出形纸的1/2?

方法:学生演示折纸的方法和结果。

问题:如果大家继续平均分,能得到正方形的1/4吗?

(二)、认识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几。

方法: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展示折纸的结果。

问题:为什么4份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1/4?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这样的2份,3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方法:指一指哪是正方形的2/4;

闭上眼睛想一想3/4是什么样?

举起正方形的4/4;

问题:为什么4/4是整个的正方形?

2/4,3/4,4/4都和谁有关系?

说明:1/4这样的分数很重要。

过渡:如果继续平均分,还能得到几分之几呢?

(三)、认识三分之一和三分之几。

出示:一根钢管。

问题:要得到钢管的1/3需要怎样平均分?

出示:一个圆。

观察:钢管的1/3和圆的1/3。

问题:你又发现什么?

说明:把谁平均分了,得到的分数就是谁的。

(四)加深理解。

出示:花瓣,看说分数。

几分之一都很重要,有这样的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

学生举例。

(五)看自学。

1,看书:p178页(学生边看边说)。

2,说一说:对分数又有了哪些了解?

3,反馈:看写分数、读分数。

(1/9)(5/9)(4/9)。

(9/9)。

巩固练习:

1,判断:1的红色和绿色部分各是线段的几分之几?

2中的绿色部分是线段的5/8吗?

2、猜想:出示不平均分的苹果。

问题:每一部分不是苹果的1/2,大概是苹果的`几分之几呢?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准确呢?

学生总结:对分数的初步认识。

说课: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的;

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自己都认识哪些数?猜想以下分数是怎么回事?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迫切愿望后,顺应学生的猜想去分一分。例如:给学生6个苹果,让学生随自己的意愿去分,学生简直是五花八门,在多种分法中学生自己归纳出平均分的特点后,再继续分,就是有目的的平均分了。正当学生兴高采烈地平均分3个苹果、1个苹果时,一个突发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平均分得的结果用什么数表示呢?在学生们试用整数表示失败后,他们自发地感悟到需要产生一种新数了-----这就是分数。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了二分之一;以此为基础接着认识的是二分二。就此顺应学生的思维,继续认识的是四分之一和四分之几。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通过动手折纸的操作,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在多种折法中认识了四分之几的分数。教师趁机稍加点拨,如果再继续平均分能得到哪些分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让他们自己来判断、辨析1/6和5/6有什么关系?5/6、5/8、5/7为什么分子相同分母不同?这样有具体到抽象,加深了对分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本节课抓住平均分这一重点内容,以其为主线贯穿始终。这条主线横向连着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来表示,并且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纵向深入到不平均分得的结果,不能用一个分数表示,但可以用其它的分数表示。例如:把一个苹果分成一大一小两块;把一个正三角形分成一大一小两部分。这样分得的结果是不能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的。在得到学生的认可后,适时地加以引伸:怎样能使这一小块苹果也能用分数表示?怎样使三角形中的每一部分都能用分数表示?在问题得以解决的同时,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而且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语言亲切自然富于感染力;

2,联系实际巧设悬念;为学生提供机会展示才能;

3,教学手段新颖多样,课堂教学充满激情;

4,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平等交流、相互评价;

本节课从设想到实践力求有所突破,同时肯定会存在着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还请老师们多多指正。

圆的认识课件

1、指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魔法表演。

2、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引起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魔术表演吧!

2、播放动画片:魔法表演。

教师:想一想动画片里的魔术变出了什么?

二、魔术:圆形变变变。

1、教师:老师也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呀?

(1)出示一张圆形纸。

教师:请小朋友看好了,教师快速画出一个人物头像。

看!变成了什么?

(2)再出示一张圆形纸。

变成圆圆的饼干。

2、表演变圆魔术。

(1)教师:小朋友你们能把圆形变成红红苹果吗?你们会变吗?

(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

(2)你们会变魔术吗?想变什么呢?知道怎么变呢?

教师:看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

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

三个圆变成了小花,。

四个圆变成了蝴蝶。

(3)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

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变圆的魔术。

(1)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

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

2.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幼儿把废纸仍在箩筐里。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四、活动评价。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线的认识课件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活动一:阅读。

让学生通过下图,从现实中的铁轨、斑马线、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

直线线段射线。

活动二:“认一认”

a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

b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c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活动三:“说一说”

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活动四:画一画,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练一练。

a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ab-bc-cd-da。

b第2、3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0的认识课件

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会读、写0。

2.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0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1个小盒子、2个彩色小球、动物图片,数学卡片0~5、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装有2个小球的盒子,打开,出示给学生看。

师:盒子里的小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齐答。

生:用数字2来表示。

师:我们班的同学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小学生!(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小球)。

师:现在盒子里的小球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一齐答。

生:用数字1来表示。(师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小球)。

师:现在盒子里有几个小球?

生:没有了。

师:没有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吗?(可能有同学说出用0表示,对此要进行肯定和表扬)。

二、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像这个盒子里一样,一个东西也没有,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

(板书:0)。

师: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什么都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竖起一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1),并跟着一起伸出手指头,师再竖起一根,让学生说是几(2)。

师: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头都没竖起来,这时可以表示什么数字呢?(全体同学一起举起拳头,读0)。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0像什么?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5个,还剩0个。某某同学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看谁说得最好。

学生讨论2分钟。然后指明3至4名同学说一说,由其他同学们来评价他说得好不好,说得好的可以奖励一朵小花。

三、教学0表示起点的含义。

1、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电脑出示直尺画面直,学生进行观察。)。

生:0在1的前面。

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字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

(学生从前往后读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直尺上的哪个数字,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这个东西的长度也就越大。(边说边有动画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0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电脑课件出示跑道图案。)。

生:0还可以表示跑道的起点。

2、动物赛跑。

师:现在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就要进行跑步比赛了。

(先随意在黑板上画好的跑道上摆放小动物画像。)。

师:这些小动物们比赛跑步,象这样能决出谁跑得快谁跑得慢吗?

生:不能。

师:那怎样才能公正地决出谁跑得最快?

(引导学生说出必须在同一个起点上,如果不能就由老师说出。)。

师:这个起点就可以用0表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0像什么?它是一笔写成的。

(师示范写0并教儿歌。)。

师:数字0,像鸡蛋,长长圆圆,没有角;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师:大家将你们的手指伸出来,跟着老师在空中划几遍。

(学生书空写0三遍,注意笔顺。)。

学生在书上29页练习格描写0。

请两位同学上小黑板描写,全班同学评价优点和缺点。

认识树叶课件

为了激发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欣赏树叶的美进而热爱自然,自觉爱护草木保护环境,通过活动使幼儿获得关于树叶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获得关于各种各样的树叶的知识。

2、在活动中体会交流与合作的作用。

3、引导幼儿动手用各种树叶拼贴树叶画。

4、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各样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

难点:用树叶拼贴树叶画。

活动准备。

收集好各种各样的树叶。

活动过程。

1、老师拿出收集好的各种树叶给幼儿看,并且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互相交流。老师个别提问说出树叶的名称和颜色。

2、老师引导幼儿说一说树叶的名称、形状、大小和颜色。

3、引导幼儿说一说所在小区里面都有什么树木,各有什么作用。

4、老师小结: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小朋友们不要乱爬树,不要乱采摘树叶。

5、让幼儿一起动手用树叶自由贴一幅树叶画。

6、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教学,充分调动了幼儿积极参与的热情,做到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在活动中,幼儿得到了手、口、脑的训练。同时培养了幼儿交流协作的精神。

3、这样的课堂寓教于乐,幼儿肯定喜欢,老师能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收获颇多。

圆的认识课件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结论过程,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圆的认识知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2、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调查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班学生是六年级的小学生。

2、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我充分肯定了不少学生注意力在20分钟后就不能注意,尤其是当教师一味的讲,或讲话时间长课堂效能很低。课堂不易平铺直叙。

3、班上学生好动者多很多孩子是人来风,喜欢表现。

4、本班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比较强,基本上能用自己个性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5、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较强,善于从提供的信息中观察比较中获得事物的一般特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创设策略:出示课件许多人站在同一条线上套圈,套的是同一个物体,问学生这个游戏公平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较要学会今天的知识——《圆的认识》,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学生历数生活中的圆进一步唤起兴趣。

2、观察比较策略: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明白圆是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3、动手操作与观察策略:让学生对折自己准备的圆发现圆心,直径和半径。再用直尺量直径和半径的长度(应有很多直径和半径)得出直径相等、半径相等以及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同时观察直径和半径在圆里位置特征,锻炼学生的总结和表达能力从而实现表述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画圆时a:先圆的实物画(得出不方便)b用圆规画容易。继续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半径,从而得出在同一个圆中直径相等、半径相等。

4、多媒体策略:ppt演示在圆中的幻化的半径和直径,学生表达半径和直径由无数条。也用课件展示几种位置不同大小不同的圆,引导学生知道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的大小。

5、本课设计活动较多,教学形式转换较多,以此唤起学生兴趣,保持注意。学生具备相当的语言总结能力,我就通过这一点为主要课堂拉动方式去激发他们观察,比较,然后形成对知识发现,有效控制学生的表达,进而使概念明朗清楚,表达流畅,用语准确。同时在知识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学生享受到学习乐趣。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屏幕环境;

(3)学生准备圆实物图。

六、教学设计理念。

我觉得动手操作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偏重于这一点。就学生的情况而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外部的世界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但受到年龄和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还不具备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所以本节课我采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建立学生空间观念。在设计时,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圆,在学生说生活中的圆的同时,发展空间想象,在欣赏生活中的圆这些美丽的图片中引出课题,让学生对美丽的图形”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由于表象的积累对于空间相象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拟安排操作活动,课内触摸圆的面和边感知圆;折圆自学圆各部分名称和小组合作探究圆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圆、了解圆,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建立了表象基础;在学生有一定认知基础后,通过一系列练习进一步强化空间意识,发展空间观念;最后根据圆的.特征探究轮胎为什么会设计成圆形?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出示ppt套圈游戏)学生1——2分钟议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

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3、教师演示。

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看看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他们是怎样围成的。(线段)圆呢?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比较、和操作)。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

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可以回答情景1的游戏问题了,不公平,原因是?圆上那个个同学是半径距离其他同学超过了这个距离)。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看这几个圆一样大吗?他们各自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发现半径不一样)(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圆的画法.。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来画圆.。

1.学生画圆(要求:先用瓶盖画圆,但要画比其大的和小的圆就不行了,不方便)。

2、画各种大小的圆怎么办(思考用圆规怎么画,学生先说,然后小组探索用圆规画圆要注意那些方面)。

2.教师示范画圆.。

3.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4.学生练习。

(六)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课件出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七)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8.两条半径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汽车认识课件

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的车子功能和特点,了解一些特殊作用的汽车为人们带来的便利。为大家分享了关于汽车认识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在了解各种汽车的基础上,重点认识消防车、救护车和警车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汽车幻灯片,音乐磁带,红绿灯标志,停车场标志。

活动过程:

一、玩车:请幼儿玩一玩各种各样的车子。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带来了很多很多车子,还有几位小朋友也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车子,大家想不想玩一玩啊?(幼儿:想!)。

师:但是老师啊不知道这些车子的名字什么,小朋友们能不能在玩的时候想一想,你玩的车叫什么名字,是用来干什么的啊?(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开始玩车)。

二、说车。

1)介绍一下你玩的汽车的名字,说说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好了好了,汽车开了很久,要休息了,小朋友们把他们开回停车场好不好啊?(让幼儿将汽车放回有停车场标志的课桌)。

师:我们刚刚玩的是什么啊?(幼儿:汽车)放映汽车识字幻灯片:汽车(car)。

师:刚刚啊,小朋友们都玩的很开心,那么现在可不可以告诉老师,你玩的车子叫什么名字啊?有什么用呢?(根据幼儿提到的车子放映幻灯片。)。

2)消防车(名字,外形特征,作用,模仿声音,呜—呜—呜—)。

师:(放映火灾图片)哎呀,小朋友们,这里怎么着火了啊,我们赶快打个电话喊消防车来救火吧!可是老师不知道电话号码是什么,哪位小朋友能帮帮老师啊?(119)。

师小结:消防车呢是红色的,上面有很高的很高的梯子,叫做云梯,是用来爬到高楼上救火的。车顶上还有警灯,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呜—的声音,如果有哪里着火了啊,我们小朋友可以打119报警。

3)救护车(名字,外形特征,作用,模仿声音,呜滴呜滴呜滴…)。

师:那么我们刚刚消防车是打119,那么救护车应该打什么号码啊?(120)。

师:昨天老师的奶奶感冒了,老师可不可以打120喊救护车啊?(:幼儿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呢?因为120啊是抢救那些生了很急很急很严重的病人的,一般的感冒啊咳嗽啊,是不用喊救护车的。

师小结:救护车啊是白色的,车子上面呢有一个像医院里一样的红十字,而且门是开在后面的,这是为了抢救病人的时候方便一点,如果有人生急病了呢,我们可以打120来喊救护车。因为救护车是用来救命的,所以和消防车一样,其他车子也会为它让行。

4)警车(名字,外形特征,作用,模仿声音,呜哇呜哇呜哇…)。

师:如果要抓小偷的话,是不是需要警车啊?那么警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呀?(110,如果救护车消防车119和120打不通的话呢也可以打110报警)。

师:警车的`车头上啊还写着警察两个字,还有一个英语单词叫police,也就是警察的意思,我们小朋友记住了哦!(放映识字幻灯片:警察----police)。

师小结:警车啊和消防车、救护车一样,都是有特别的作用的,所以在马路上其他车辆也会让它先开,而且车顶上啊也有警灯,抓坏人的时候会发出呜哇呜哇呜哇…的声音。

三、互动游戏:红绿灯(背景音乐《小汽车》)。

1)师:(放映撞车幻灯片)哎呀,这辆车怎么变成这样了啊?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辆车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啊?(幼儿:撞车了,出车祸了,不遵守交通规则)。

师:那么小朋友走路的时候要不要遵守交通规则呢?(幼儿:要)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大家交通规则呢?(幼儿:红灯停,绿灯行,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横道线)。

教师:小汽车们开累啦,我们回停车场休息了好不好啊?

认识小数课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

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

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

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草稿纸上试一试。(指名板书)。

4、(先问加法是怎么算的,介绍完后再问)为什么这样对齐呢?为什么5和7相加?为什么得数中要有小数点?它应该写在哪呢?看着自己的竖式互相再说一遍计算过程。

6、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试一试。

2、小结:列竖式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

3、你能任选出两种食品,先求出他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吗?(写在书上)。

4、汇报结果。怎样才能没有遗漏的将每种组合都写出来呢?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一)习题三。

1、日记:盼了一天终于盼来了下午的科学课,课上老师让我们测量池塘的水深,这里居然也有小数的问题呢?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知道了水深()米。

(二)习题四。

2、怎么才能知道3元够不够呢?(学生计算)。

3、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加法或者减法问题吗?请你先在心里提出一个问题,自己解答在本子上,解答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让同桌帮你检查。

4、根据他的算式你能猜出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四、总结回顾。

1、日记:原来生活中用到小数的地方还真不少,我想只要我注意观察一定还会发现许多与小数有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今天又学了哪些与小数有关的知识呢?今天回去你也可以试着写写数学日记,找找生活中的小数,和他比比谁写得好。

2、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如果算式的得数大于1,就请男生起来,如果小于一就请女生起来,如果等于1就都起来。

《认识整时》课件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并了解电子表示法。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钟面模型(教师、学生)。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听声音,猜谜语。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谜语好吗?“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这是什么?(钟表)。

2.说说钟表的作用。

3.引出课题认识钟表。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钟表,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各种各样的钟表吧?(出钟表图)。

师:谁愿意大声地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出示(ppt)。

12个数字、时针、分针。

师:那钟面上哪根针是时针?谁能说更准确一些?

生:又粗又短的是时针。(板书时针)。

师:哪根针是分针?

生: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

师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有些同学还在认识一跟又细有长的秒针,我们以后再认识它。

1.出示7时的钟面。

师提问:现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生: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是7时。(师板书7时、师生书空“时)。

2.出示4时的钟面。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个钟面的时刻呢?请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时针指向4,分针指向12是4时。

3、归纳总结。

师:我们说分针指向12的钟面都是整时。整时的钟面,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小结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4.课件出示“试一试”三个钟面。

3.介绍数字表示法。

1.生活中的电子表示法。

师:刚才我们的同学用文字记录下了下面我们来认识时间,像1时、7时、3时这种写法我们叫做文字表示法,时间它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叫电子表示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能随处可见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电子表示法图片)。

2.介绍电子表示法。

我们在写时间的电子表示方法时是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课件出示5:00。

自主练习写7时和4时的电子表示法。

3.巩固练习。

出示:8时、3时、6时让学生说说时间。

三、强化练习。

1、师拨表学生报时。

2、师报时学生拨钟表。

3、课本92页内容:

独立用两种方法把图中的作息时间表示出来。教师逐一批改及时反馈指导。(生汇报)。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一直都能够认真地学习,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呢?

五、板书设计。

12个时刻时针(短又粗)分针(细又长)。

7时4时5时。

7:004:005:00。

认识音符课件

音符用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符号。有符头和符干,八分音符以及拍节更小的音符含符尾。音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符头、符干和符尾。

教学内容分析:

附点四分音符是人音版新教材第七大单元的一个知识点。新教材从三年级起,就开始识谱知识的贯穿,如第五册第二单元认识音符的唱名。升入四年级开始接触附点音符的学习,将知识点的内容逐渐递升。在课堂学习中,一些学生唱附点节奏时,总唱不好或唱不准附点音符的时值,于是我着重拎出附点四分音符进行音值的分析讲解、并示范唱,使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并能运用到实践中。

设计理念: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学习音乐兴趣”等理念。教学中,我采用“体验、模仿、探究”等方法,激发学生学音乐积极性和表现力,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生动细致地感受附点音符在音乐中的重要表现,提升音乐审美能力,激发识谱兴趣。

教学目标:

2、了解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在微课的示范指导下,能边画拍子边准确的.唱出带有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或曲谱。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认识附点四分音符。

1、聆听知了的歌声,感受附点节奏前长后短的时值特点。

(设计意图:由熟悉的知了声音导入,旨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探究愿望,轻松地过度到附点四分音符的认识。)。

二、对比分析,了解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四分音符为基础音,唱一拍,把附点四分音符与四分音符对比,了解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拍半。

(设计意图:熟悉的内容总能引起学生的关注,通过比较,来了解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为唱好附点节奏做铺垫。)。

三、实践操练,唱好附点四分音符。

(设计意图:理论要联系实际,把对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运用到实践中,巩固所学,在练习中,感受附点延时作用带来的力度变化,感受力度变化给旋律带来的丰富的情感色彩,从中感受音符的魅力,激发唱谱兴趣。)。

四、小结:。

附点四分音符记法是在四分音符的右边加一小圆点,时值是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半。

作用:通过附点的延时作用,使音乐得到力度上的变化,使音乐中的旋律变得丰富多彩。

认识钟表课件

1、利用游戏操作活动,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认识时针、分针。

2、学会看整点,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款式小闹钟。自制一座大钟(教师用),自制小钟若干。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引入课题(投影出示)。

1、对,就是闹钟.今天闹钟的一家来到了我们这里,我们欢迎他们。

2、我们一起逛超市: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的指针和数字。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他们身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谁来说一说.

时钟上有数字1-12,12总在上面,6总在下面。这些钟都有两根针,一根长针,一根短针。(这根长长的针叫做分针,短短的针叫做时针。

3、时钟的作用?(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不停的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进行工作、学习、休息,给人们带来有规律的生活。)。

二、认识时针和分针。

1、长针和短针转的时候,它还有一个小秘密。长针跑得像小白兔一样快,短针像小乌龟一样慢,长针跑一圈,短针只跑一格(可让幼儿一起做出动作加深印象)。

2、教师师范拨一次时钟,提问:长针跑一圈,短针跑多少呢?(一格)就是一个小时。

三、认识时间。

1、现在老师要教小朋友来认识时间了,现在长针指到12,短针指到。

几就是几点了。(长针指到12,短针指到3,就是三点整了)可重复几次。

2、教师说几个时间,请幼儿操作(如:7点钟该起床了,8点钟该上学了,5点钟该放学了等等)。

四、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巩固整点的认识。

幼儿扮成小白兔,教师扮成大灰狼,小白兔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不说话就在时钟上拨点,如拨3点,然后幼儿看时钟就说啊三点了,教师一拨12点小白兔就跑回家。

3、“时钟时钟几点钟了的游戏”教师当小闹钟,小朋友问:时钟时钟几点钟了?教师敲铃鼓,敲几下就代表几点钟了,(如:敲4下,就代表4点钟了),请小朋友表示出来。

五、总结。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并能自己拨出正确的时间。希望你们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