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公务员工作总结 > > 就业困难人员工作总结(精选15篇)

就业困难人员工作总结(精选15篇)

时间:2024-05-13 18:57:05 作者:雅蕊

每个月结束后都应该总结一下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的空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值得借鉴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构思。

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按照《关于开展xx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人社部函[xx]325号)、《关于开展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人社部函[xx]339号)、《关于开展xx年就业援助月活动的通知》(黔人社厅函[xx]835号)要求,我市于xx年1月5日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活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共入户家访149户,发放政策宣传材料1万份,组织3次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提供合适就业困难人员岗位600余个,活动期间帮助242人援助对象实现就业。此次活动作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解决就业困难人员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实际行动,受到就业困难人员的广泛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为了扩大影响,动员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活动,充分释放政策效应,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对这次援助月活动有较明确的了解,使符合条件的援助对象能充分享受到再就业扶持政策。在所属的人力资源市场街道(乡镇)综合服务大厅等场所,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借助宣传版、公告栏、大屏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介绍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法、援助活动具体内容、专场招聘会时间地点以及各级政府对困难人员实行就业援助的政策措施等,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困难群体、帮扶困难人员就业的良好氛围,为困难人员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政策服务。

活动月期间,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平台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多渠道提供优质服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组织进家入户搞调查,做到基本情况明了。活动期间,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平台的作用,通过进家入户调查摸底,了解掌握未就业和未享受扶持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等援助对象的.底数和一些基本情况,以便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服务。

二是通过设置专项服务窗口做好审核认定工作,但是由于就业信息系统处于调试阶段,对新产生的就业援助对象录入系统造成一定困难,对帮扶未到位的援助对象,分析原因,将纳入后续日常帮扶工作,确保其尽早实现就业和落实政策。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登记管理工作,完善登记、认定和退出机制,完全实现微机管理,建立动态管理的制度。

三是"四送"活动讲实效,确保服务满意周到。

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总结

按照市劳发[20xx]xx号文件《关于开展全市就业援助周活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我局下上齐心,全力以赴,以“就业援助你我他,真情相助渡难关”为主题,逐户家访,提供即时岗位援助,量身订制一对一跟踪帮扶,开展主题活动,落实扶持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接到通知后,我局立刻召开会议,认真分析莲湖区目前就业形势和就业困难群体状况,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并对援助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街办、社区结合《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充分利用宣传栏、街道悬幅、交通站点等现有资源,发挥社会团体、已有就业援助典型等力量,设立宣传点、咨询点。并与报纸、电台等媒体合作,广泛宣传“就业援助周活动”,宣传政策,解答困惑,让就业法律法规和援助政策家喻户晓。

本着为“解难题,办实事”的目的,我局开展对就业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的摸底调查工作,通过逐户家访,了解援助对象的困难与需求、失业原因、技能特长等,有针对性的提供政策咨询与就业信息。并对一些难以直接解决就业的援助对象,量身定制援助计划,确定“一对一”的跟踪帮扶人员。我们还专门建立了援助档案,不仅将已经解决就业的.援助对象登记造册,对没有解决就业的援助对象也进行了详细的登记,为下一阶段的后续服务工作和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奠下基础。

为使就业援助力度更大,受益人群更多,充分运用现有就业服务网络以及职业介绍系统,为援助对象和用工单位拉线牵媒。调整思路,发动社会职介力量,实现政府、社会职介机构优势互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各种渠道帮助援助对象尽快找到工作。落实用工补助和社保补贴政策,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吸纳就业。对辖区积极响应政府倡议,承诺不裁员的企业搞好服务,提供更多帮助。动员街道、社区结合本辖区内各方面需求,开发各种公益性岗位,帮助一批援助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连手多家企业,在区劳动力资源市场,以及辖区内主要商贸集中、人口密集的地段,开展“政策落实主题日”活动,现场宣传、咨询、解答就业再就业政策问题;进行职业指导;推行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不仅扩大了就业援助行动的影响,树立劳动保障部门履行职责、促进就业的社会形象,更因覆盖面积广、援助力度大、受益人数多而得到了广大就业困难人员的一致好评和全社会的普遍赞誉。

积极探索,完善机制。就业援助周活动开展以来,在政策宣传上形式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真正解决了部分就业困难人员的实际困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局将继续帮助尚未解决就业的困难人员树立信心,确立目标,提高认识,尽快实现就业。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完善的就业援助机制,把再就业援助工作作为关爱民心,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掌抓不懈。

就业局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1、就业工作:城镇新就业人数4545人,任务指标45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新增就业人数4806人,任务指标48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1%;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264人,任务指标32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2%;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300人,任务指标13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

2、职介工作:职业介绍人数9215人,任务指标92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1%;介绍成功人数3952人,任务指标395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1%;城镇劳务输出人数2120人,任务指标20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6%;农村贫困人口劳务输出172人,任务指标17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1%。

3、培训工作:截至目前,举办各类培训班8个,完成各类培训405人。其中,创业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58人;职业技能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347人。(其中:举办育婴员培训班2期,培训108人。其中农村贫困家庭妇女62人,就业困难人员30人;举办中式面点师培训班2期,培训143人。其中农村贫困家庭妇女48人,就业困难人员95人;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1期,培训54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员16人;举办养老护理培训班1期,培训42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员17人。)。

4、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第一期为41名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5万元,第二期为69名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90万元。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25万元(任务800万)。

5、失业保险工作:全年共收缴失业保险金405万元,任务指标31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7.4%。并为626人发放失业保险金31万元。

我国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援助

锡盟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717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6884人,消除零就业家庭户数25821户,零就业家庭中实现就业人数28731人。

一是加强就失业登记管理。对有就业服务需求的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就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援助、政策落实等服务,将就业服务项目及结果纳入就业服务实名制信息系统实行动态化管理。

二是征集就业岗位。与落户锡盟开工建设和投产运营的大项目、大企业建立用工对接机制,调查用工需求和培训需求,进行备案登记。挖掘个体、私营企业等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行业的'用工需求,征集就业岗位。与盟外建立劳务协作关系,搜集盟外就业岗位,帮助有外出意愿的人员通过劳务输出实现异地就业。继续推行用工备案登记和空岗位报告制度,纳入就业服务岗位信息资源库实行动态化管理。每年平均征集就业岗位达10万个。

三是开展职业培训。以用工市场为导向,结合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需求和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汽车驾驶和维修、电气焊、电子商务、家政服务、中草炮制工、保健按摩、服装裁剪、奶食品制作、动物疫病防治等专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通过掌握一技之长,实现高质量就业。对有创业意愿且具备创业条件的就业困难群体,组织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实现自主创业。

四是落实各项补贴。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各类用工单位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对实现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对参加培训的就业困难人员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对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兑现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被安排在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十八大以来,为57202人兑现社会保险补贴资金34231.42万元;为3797人兑现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2957.1万元。

五是围绕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援助、技能援助、政策援助和服务援助,实施精准化就业援助。依托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对符合条件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及时予以认定,制定个性化援助方案,提供“六送一落实”即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送培训、送温暖和落实政策等服务,实现宣传到位、走访到位和帮扶到位,使零就业家庭成员真正获得就业援助。

就业困难人员培训心得体会

就业是人生的大事,对于像我这样的就业困难人员更是如此。在经过无数次失败后,我决定参加培训,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从而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培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培训课程让我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技能。

在培训中,我学习了许多我以前不曾接触过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比如,我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如电脑操作、办公软件使用、书写简历等等。通过实践和老师的指导,我加强了对这些技能的掌握,从而更有自信地应对面试等工作中的环节。

第三段:培训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

除了课程的学习,我还参与了很多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这些活动可以让我和同学们更好地交流沟通,在讨论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见解,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课堂内容。同时,培训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和平台,让我们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以便更好地获得就业机会。

第四段:培训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与提升空间。

通过培训,我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技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以此为契机,努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等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以及在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方向方面还需要继续学习和深造。

第五段:结语。

总之,在培训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这些将给我今后的就业之路带来极大的帮助。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方面,并决心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领导力,成为一名更好的职场人。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能够通过培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

河北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对一援助

动态跟踪职工安置进展,鼓励企业实现内部多渠道分流安置,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给予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对一”援助……河北省人社厅、发改委等八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去产能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了2018年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的安置范围,对象包括2018年度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焦炭、火电等行业去产能企业涉及的分流职工;2016、2017年度内部转岗但因继续去产能需再次分流安置的职工。已与企业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关系或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者,不纳入2018年职工安置范围。

通知要求,巩固和拓展“企业内部退养一批、转岗培训消化一批、企业转型安置一批、自主创业带动一批、开发公益岗位兜底一批”安置渠道,鼓励企业加大内部挖潜力度,支持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和技术,通过转型转产、多种经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设立人力资源公司和创业孵化基地等方式,实现内部多渠道分流安置。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给予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指导企业统筹使用稳岗补贴资金、专项奖补资金为内部转岗安置职工开展转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缴纳社会保险费、发放基本生活费。

通知提出,深入实施再就业帮扶行动,将去产能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全部纳入就业创业政策扶持范围,提供再就业援助和创业服务。积极为去产能企业和失业人员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为每名分流职工至少提供3次岗位推荐和1次职业指导、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服务。

对有创业愿意的,优先安排入驻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全面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加强分类帮扶,对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援助。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无法实现就业的,要开发和腾退一批公益性岗位进行优先安置,确保不出现零就业家庭。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纳入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范围,并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

通知要求,各地要指导企业充分听取职工意见,职工安置方案应按规定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公布实施。

就业局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1、出台专项政策,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全面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由我局负责起草,经市政府八届十九次常务会议讨论出台了《**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同政发[2020号)。《意见》在提升创业能力、降低创业门槛、落实贷款贴息、发放各项补助及营造社会环境等方面,为大学生、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三类创业群体提供了全面的创业扶持政策,政策性强、覆盖面广、可操作性强。

2、对接岗位供需,我市用工招聘洽谈常态化。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企业用工需求,2020年截至目前,就业局联合市扶贫办、市总工会、市妇联等部门举办了7场招聘洽谈活动,提供各类岗位2160余个,参会人员2570余人,达成就业意愿人数806人,发放各类宣传名册6700余份。

3、社保补贴扩面,扩大惠民政策受益群体。我市社保补贴发放范围一直围绕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4555”人员。为使国家就业政策最大限度惠及民生,4月18日,经**市人民政府第八届一二零次市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将城镇灵活就业“4555”参保人员纳入社保补贴范围。2020年,共为1474人发放社保补贴286.01万元。其中,扩面新增受益630人。

4、调整培训方向,助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20就业局在培训工作中结合就业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方向,举办各类培训班8个,完成各类培训405人,培训全程实名制管理。其中,举办创业培训班2期,培训学员58人;举办育婴员培训班2期,培训108人;举办中式面点师培训班2期,培训143人;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1期,培训54人;举办养老护理员培训班1期,培训42人,其中农村贫困人员17人。

5、强化扶贫帮困,就业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按照市委部署要求,我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与**镇新街村结成帮扶对子。接到文件后,我局迅速组织全局干部深入帮扶村走访,帮助包扶村建档立卡,解决包扶户住房、就医、就业、子女就学、小额担保贷款、低保、入养老院等问题,帮助贫困户研究增收项目,并于中秋、元旦、春节对贫困户进行走访慰问。与此同时,我局还承担着全市就业(创业)扶贫工作,起草制定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施劳务输出转移就业促脱贫工作方案》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一是开展“两次调查”。9月18日,我局制定了专项表格下发到各乡镇,开展了第一次就业、培训意愿调查。根据乡镇统计上报情况,登记有就业意愿人员3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0人;有培训意愿人员2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8人;无创业意愿人员;劳务输出转移贫困人员238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带动转移贫困人员175人。10月20日,市委书记许德东同志到我局检查就业(创业)精准扶贫工作时指出:要将已脱贫贫困户纳入就业意愿调查范围。为此,我局精心筹划开展了第二次调查。经统计,外出就业意愿的47人,有培训意愿的84人,全部为已脱贫贫困户。二是搭建“一个平台”。针对有就业意愿农村贫困人员与用工企业接触困难这一实际,我局搭建了招聘洽谈平台举办了四场扶贫专场招聘会,共计提供各类岗位1520个,城乡参会人员1130人,达成就业意向380余人,现场发放招聘信息传单3800余份。三是劳务(转移)输出促转移。我局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对俄口岸城市这一优势,积极与域内外建立劳务联系,深入挖掘用工岗位,开展劳务输出。截至目前,我市农村转移就业贫困人口246人。四是“送岗下乡”促就业。前移扶贫阵地,于11月15日至18日主动深入乐业镇、**镇、三村镇、**镇开展“精准扶贫,送岗下乡”活动。

就业困难人员培训心得体会

就业困难人员是指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如资历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就业环境变化等)而难以找到工作的人员群体。为帮助这些人员寻找到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下,就业困难人员培训得以开展。其目的是鼓励该群体重拾信心,努力提升自己,增强竞争力,做好工作准备,让他们获得就业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段:介绍参加就业培训的感受。

参加这次培训,让我感受颇深。首先,培训期间,老师们讲授的知识点非常系统,涵盖了面试技能、招聘知识、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对求职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其次,课程内容十分实用,与求职、工作息息相关,非常具有针对性。最后,和大家一起学习,比起自学来说,更加有助于彼此的学习和提高。

第三段:分享培训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本次培训受益颇多,但是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心态调整问题。我们参加培训都是因为找到工作困难,希望获得技能和心态上的转变。但是,在实际上的学习过程中,有时会有一些内心的抵触或是负面情绪,比如排斥这一任务,或者是认为这些任务很无聊很乏味。这时候就需要利用好教师的引导,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情绪,积极主动地面对每一项任务,这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和体验。

在这次培训中,我意识到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不仅要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心态”。找工作的路上,有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比如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心态,积极和他人交流沟通,增强自己的发展潜能。在这些方面,我都收获到了很多,提高了自我的认知,并意识到不断努力才是具有成功的关键。

第五段:展望未来。

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有了更加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工作目标,并且知道了自己现在和未来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要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表现和绩效,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同时,还知道了关于个人发展规律的一些成功法则,比如终生学习,不断开拓进取。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和努力,能够在未来的求职、工作中做到最好,有所进步,不断地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天津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新规

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本市日前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相关问题进行完善,本市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赡养患重大疾病直系亲属家庭人员,及城镇低保家庭中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人员,从事灵活就业的,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75%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补贴。其他经认定的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的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灵活就业的,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50%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补贴。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为三年,期满自行终止。

据介绍,11月1日前已经享受补贴的,补贴期限自月1日开始计算;2011年11月1日后申请享受补贴的人员,按享受补贴开始时间计算。对于补贴期满时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的人员,可以在补贴期满前30日内,向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提出继续享受补贴申请,经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核实,区县失业保险管理部门复核后,可以继续享受补贴。其间经年度核查符合条件的,可享受至退休年龄;补贴期满时,男不满55周岁、女不满45周岁的人员,可以在补贴期满后60日内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进行失业登记,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经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初审,区县失业保险管理部门复核后,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其中,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再次实现灵活就业又不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可以申请一次性领取不超过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男不满55周岁、女不满45周岁的人员,只能享受一次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达到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人员,仍然从事灵活就业的,可以再次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对于正在享受失业保险金期间的人员,可以在享受期满后,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也可以申请一次性领取不超过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待达到享受月数的次月,再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天津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新规

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向本人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提出申请,经核实公示7日无异议后,填写《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和《社会保险补贴花名册》,报当地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审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复核后,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发给申请本人。

社会保险补贴资金申请应附:由灵活就业人员签字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注明具体从事灵活就业的岗位、地址等内容的相关证明材料、缴纳社保险费的社会保障号,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社会保障征缴机构出具的社会保险费明细账(单)等凭证材料。

从1月1日开始,凡是缴纳20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费的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请社会保险费补贴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再按个人缴费总额的60%予以补贴。举例说明:年上年社会平均工资为3366元,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补贴按一年核算3366元×缴费月数12个月×缴费费率0.2×60%×60%=2908元;医疗保险补贴按一年核算3379元×缴费月数12个月×缴费费率0.08×60%×60%=1168元。

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申请书范文

各乡镇、新城街道办事处,市高新区,各有关部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就业援助扶持政策,推动我市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促进和谐建设,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就业援助对象的认定办法。

本市范围内,有就业愿望符合条件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就业援助对象:1、男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的下岗失业人员;2、零就业家庭成员;3、一户两代下岗失业人员;4、夫妻双方下岗失业人员;5、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下岗失业人员;6、下岗失业满1年以上且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

申报就业困难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的由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上报;未纳入社区管理的,由市属企业、原破产改制企业留守人员或户口所在单位负责上报。申报人员需如实填写《市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情况登记表》,在居住区域或单位内公示3天,审核合格后集中上报行业主管部门,由行业主管部门汇总上报市^v^门。由市^v^门会同市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复核认定。

由于本人原因,3次以上拒绝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机会的,不再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不再享受就业援助政策。

二、就业援助内容。

(一)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全市各类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每年要按职工总数2%的比例,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援助岗位。市政府每年按比例向企业下达援助指标。对不落实援助任务的企业,每年每少安置1名就业困难人员,捐助6000元的帮扶资金,纳入再就业资金管理,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对我市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商贸、服务及加工性质的小实体企业,符合条件的,按照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社保补贴按单位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三项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的部分仍由个人缴纳。税收减免及社保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鼓励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置我市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对单位利用公益性岗位安置我市就业困难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v^门审核、财政部门核准,按实际安置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单位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岗位补贴标准为每人420元/月,社保补贴按单位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三项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的部分仍由个人缴纳。

对持《再就业优惠证》、属于我市管理的就业困难人员,在我市范围内灵活就业(指通过自谋职业和自愿组织起来的方式,从事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城市管理服务、家政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临时性劳务以及家庭手工业、工艺作坊等形式进行生产自救,并获得合法收入,但又无法建立或暂时无条件建立长期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就业形式)后,申报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经个人申请,市^v^门认定,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当地最低缴费基数和规定缴费比例,给予60%的社会保险补贴(仅适用养老、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自申请批准当月起开始享受社保补贴,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对我市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的,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在税收扶持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人员,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有关部门和单位新建、改建或扩建商贸市场时,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增摊位或相对集中的经营场所,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五)实施就业技能援助和职业介绍援助。

市^v^门要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技能援助和职业介绍援助,免费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对有创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就业指导等各项服务。

三、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办理程序。

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资金由岗位提供单位申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资金直接支付给本人。社会保险补贴按照“先缴后补”的原则,不缴费不补贴。

(一)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

1.各行政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部门设置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必须在^v^门办理招用登记手续。未办理登记手续的,不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工资发放标准不得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

2.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单位,在市^v^门领取并填报《公益性岗位社保和岗位补贴申领表》、《公益性岗位安置补贴花名册》。市^v^门审核并报财政部门复核后,由市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划入市^v^门在银行开设的指定帐户。申领单位持相关资料到市^v^门办理申领手续,补贴资金由市^v^门直接划入申领单位提供的银行帐号。

3.社保补贴每年、岗位补贴每半年申领一次。二次及以后申领时,如无变动,只需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补贴花名册》、缴费凭证原件及复印件、财务收据等必备资料。有变动的,应提供相关资料。

1.灵活就业人员的申报材料由所在地劳动保障服务所(站)初审,初审通过后,填写《市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请表》。并报市^v^门。市^v^门在会同市财政等有关部门入户入点实地调查复核后予以确认。每个家庭只能推荐一名家庭成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4050”失业人员家庭除外)。

2.对确认的灵活就业人员,市^v^门据实核算出应发放补贴资金数额,并报市财政部门审批。市财政部门审核无误后,按应发放金额,将资金划入劳动部门设立的专门帐户。灵活就业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和《再就业优惠证》直接到市^v^门领取。市劳动部门在发放社保补贴的同时,在灵活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中享受扶持政策情况栏内作详细记录。

四、申领补贴应提供的资料。

(一)申领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应提供资料。

1.《公益性岗位社保和岗位补贴申领表》;#p#分页标题#e#。

2.《公益性岗位安置补贴花名册》;

3.安置对象的《再就业优惠证》原件及复印件;

4.安置对象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5.与安置对象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6.安置对象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缴费原始凭证及复印件;

7.由安置对象签字领取后的工资发放原始凭证及复印件。

(二)申报灵活就业人员领取社保补贴应提供资料。

2.身份证、家庭全部成员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3.夫妻双方结婚证明(结婚证复印件)或单亲抚养子女证明;

5.就业困难人员的其他证明(如:出具的家庭无业证明);

7.与务工单位签订并经劳动仲裁机构鉴证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8.社会保险费缴纳发票原件及复印件;

9.《再就业优惠证》、《劳动保障事务合同书》原件及复印件;

北京市鼓励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

《就业促进法》规定,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规定。

近年来,各地普遍建立了一整套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标准和帮扶措施,不断完善托底安置政策体系,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的,可享受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可享受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单位以及公益性岗位上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公益性岗位上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

——创业扶持政策。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的,可按规定享受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

——日常援助。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入户摸底调查,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服务,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开展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同时,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对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做到随时出现、随时安置,保持动态清零。

——集中援助。在元旦、春节期间,人社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就业援助专项活动,集中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申请书范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来自****届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班,由于多种原因,至今仍未找到工作,现将个人贫困情况说明如下,望批准。

我家有四口人,父亲母亲和妹妹,另外,我姥姥身体不好,又年迈多病,医药费负担很大,每年要花费父亲好多血汗钱。父亲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但收入微薄,我和妹妹还要读书上学,压力就更大,因此,在大学期间,我多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终于可以圆满完成学业,但今年的贷款偿还又带来很大困难。

我和妹妹的学业,给家里带来太大压力,我想早点就业,抓紧赚钱,减轻家里的负担,由于在校找工作期间需要花费很多往返费用,压力较大,幸好学校今年有这个补助政策,我好欣慰,所以请领导批准我的申请,我可以一门心思的找工作,我将更加努力回报社会,回报学校,回报父母!

此致敬礼

申请人:

****年*月**日。

天津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新规

1、对象:4050灵活就业人员(指男满50岁、女满40岁,通过非正规劳动组织实现就业、自己组织起来就业和其它形式的就业,包括家政、个体及个体工商户的雇员等需个人缴纳基本社保、无正式用工合同的人员)。(包含在区外办理4050社保补贴,在我辖区灵活就业人员)。

2、流程:4050灵活就业人员实现就业后,持有效失业证、劳务协议或劳动合同(注明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收入)到社区居委会登记,并填写灵活就业登记证明。

3、经社区工作人员调查核实、公示后无异议的,社区在灵活就业登记证明上盖章(补贴日期从灵活就业登记日期开始算)。

二、补贴申请。

1、时间及地点:每年3月和9月到户籍所在地社区申请。

2、补贴对象:户口在我社区的就业困难人员(已进行就业登记的4050灵活就业人员)。

3、补贴标准及期限:补贴标准按其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的2/3计算(可以只办一种);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中断的累计36个月)。

4、所需证件:

2)户口地街道社保所盖章的灵活就业登记证明;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与户口簿地址不一样的要带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5)失业证原件及复印件(职工失业证、下岗证、城镇失业证要求在有效期内);

6)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和个体工商户雇工还需提供劳务协议、个体工商户雇主还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家政需提供雇主身份证复印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申请书范文

2、申请人持《申请表》一式三份、邮政储蓄卡,按当季度最后一个月的1—20日前到本人委托的劳动事务代理机构申请社会保险补贴。

办事程序。

(一)申请人必须于每季最后一个月的20日前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镇)劳动保障所申报就业,街道(镇)劳动保障所进行核实,情况属实的,同意其申请本季度的社会保险补贴,填写《常州市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表》,盖章确认后,在当季最后一个月的1—20日前月底前由申请人持街道(镇)劳动保障所审核通过的《常州市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表》到本人委托的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申报社会保险补贴。

(二)各级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受理申请后,要仔细核对,将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的信息,录入“社保岗位补贴审核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常州市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表》上签署意见,留存一份,在次月的10日前将《常州市区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花名册》,上报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

(三)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通过“社保岗位补贴审核管理信息系统”,对各区上报的《常州市区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花名册》进行复审,汇总市、区二级申报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有关情况后,并签署意见,报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审批。

(四)市财政局核定后,从再就业资金专户中将社会保险补贴资金划拨至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

(五)市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将灵活就业人员应享受的社会保险补贴拨付区劳动就业管理机构。

(六)各级劳动就业管理机构及时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拨付至申请人在银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储蓄存折户(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