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计划 > 教学计划 > >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时间:2024-03-02 03:07:03 作者:翰墨

教学计划的编制应该符合教育部门的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一、联系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课题为“《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指_____________。“大树”指____________。

2、这篇课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读书的见解:

3、课文是以______形式写的,读了文章之后,你对读书有哪些独特的见解?

4、读这篇课文时,苗苗的话应用____________的语气读,季羡林的话应用___________的语气读。

二、写出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思(10分)。

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2、这个地方戒备森严,有许多看守。()。

3、我帮王奶奶照看她的小孙子。()。

三、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20分)。

1、季羡林对21世纪的青年提出了哪些要求?对小孩子又提出了哪些要求?

2、课文在表述形式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3、课文中提到“闲书”,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闲书”指什么书?

4、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感受?

四、阅读理解(10分)。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请你结合这句话,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写一写自己的见解。

【参考答案】。

一、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2、略。

3、课文是以(对话)形式写的。

4、读这篇课文时,苗苗的话应用(谦虚、疑问)的语气读,季羡林的话应用(和蔼可亲)的语气读。

二、写出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思。

1、读书2、看押、监视3、照管。

三、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小孩子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2、以对话形式来表达主要意思。

3、闲书指有益的书籍。课外书。

4、略。

四、阅读理解略。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设计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把握主要内容,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准备材料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引导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二、板书课题。

三、精读课文,把握文中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四、感悟课文讨论: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

五、感情朗读1.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六、作业布置: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说说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1、写好文章多看书。

2、三贯通学好外语。

3、积累古诗文。

五年级:《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络上下文和生存现实读懂文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主角诵读课文,把握发言的主要资料。

3、能从对话中获得怎样样念书和学习的开辟,进一步展开有关浏览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掌控访谈的主要资料,进一步感受浏览的乐趣,明了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发言引入,初读课文。

2.板书课题。

3.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尤为注重多音字),读通句子。

4.检查自读情形。

二.精读课文,掌控主要资料。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换交换了哪些题目?(浏览、偏科、学习外语和累积古诗文)。

3.结合插图,领会文中人物的年纪、身份与感情,并透过情感诵读显露出来。

苗苗:酷爱念书的小学生,谦逊好问,对季老的尊重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民,亲热随和,诙谐中擅长引诱,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杀青共鸣,感受浏览乐趣。

1.在小组内,依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取1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讨论,交换感受。能够提出与文中人物差别的看法。

2.全班交换,重点交换“闲书”问题:

(3)老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墨客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今日,教师想说的是,要是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浏览吧!

四.咀嚼标题寄意。

再读课题,说说标题的含意:

1.与2人名字相干。

2.寄意苗苗在学业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如同破土而出的小苗要吸取养分;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好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五.课外拓展:(任选1、2项)。

1.收集名人念书故事或念书名言。

2.选1本自己喜好的书浏览,念书时作摘抄或填写浏览记载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浏览书目;采访爱念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要,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4.写一个念书举荐卡,把自己喜好的书举荐给同学。

五年级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1.利用网络了解季羡林及其作品。

2.了解《水浒传》《施公案》《济公传》《古文观止》等文章。

3.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激发兴趣。

1.结合课题质疑、解疑。(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树指的是季羡林。

2.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出答案来的。

3.交流课前对季羡林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年8月21日,苗苗同学采访了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让我们去听听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4.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爷爷都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各自有何见解?

2.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

他们之间的交流亲切自然。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爷爷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季爷爷: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他们的对话,使我们懂得了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

4.本文是一篇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不做作,争取做到亲切与自然。

5.同桌分角色对话交流,朗读课文。

6.在苗苗与季爷爷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己先做准备,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7.重点引导“闲书”的问题:

学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说不出来,还可以谈谈自己搜集的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

(3)看来,“闲书”不闲,杜甫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味题目,理解深化。

1.再读课题,为什么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

(1)与二人名字有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2.文章把季爷爷比作根深叶茂的大树,其理由是什么?

(1)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2)季爷爷平易近人,关心下一代,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3.启发思考:怎样才能从一株小苗长成为一株参天大树?

五、学习访谈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1.访谈是与人交流,通过阅读这则访谈录,你对访谈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认识?

(1)要有礼貌地请教,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要倾听对方的表述。

2.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再细读课文,加深对访谈的认识和了解。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1、课文中苗苗提出了在数学课上看《水浒传》,而且还看得非常入神。这一问题正是全文展开的核心,“正课与闲书”、“三贯通”等的“鸿篇大论”就是依此展开的。季老的回答(若真是原文而不是改编的话)却顾左右而言他,长篇大论地谈他在课外看闲书(放学后和在家里),只字不提在课堂上看闲书对不对。这种纯“外交辞令”式的语言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也许还不引人注意,但季老毕竟是我国学术界的泰山北斗,树高风大,课文的改编者们(姑且看作改编)借季老的嘴说出这样的“外交辞令”,有着明显的舆论导向——上课的时间可以看闲书。若是老师或家长反对,学生们会把你反驳的哑口无言:你们比季羡林还高明吗?人家季羡林都提倡看闲书,不论课内还是课外(起码没反对课内看)!

我不知道课本和教参的编写者们是否是一套人马。但教参的编者起码是发现了课文的这一误导作用,他们在教参中明确提出了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在课堂上读闲书对不对这一问题,只是碍于情分面子,不好意思直接点出来而已。但是,他们这一充老好人,可就惨了几千万小学生了,尤其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偏远山区的苦孩子。

2、三贯通的要求是否过高了?放眼全国,“国宝”的精英们,尚且没几人达到,何况小学生?不知道季老达到了没有,尤其是文理贯通。小学生们天真活泼,对他们的要求应当实实在在,切实可行。不切实际的理想只能是美丽的幻想,这个幻想一旦破灭,留在孩子们心中的只有被骗的感觉。

4、“爷爷,您懂那么多种外语”……,“多种外语”这种病句都可以出现在教科书中呀!

这样的教科书不误人子弟才怪呢!

翻阅《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书,他们对“外语”一词的解释几乎相同,都是泛指外国的语言。既然是泛指,哪来的多种?正确的应该是“您懂那么多国家的语言”。

但愿这只是杞人忧天!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以小女孩和学者季羡林对话的形式,提出读书的有益见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重难点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设计成(1、导入并简介作者2、初读课文,梳理内容3、细读课文,深入探究4、品味题目,深化理解5、写作手法,学习探访技巧6、作业设计)六个方面。让学生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畅谈读书、多读闲书、学会甄别有益的书的能力,进而促进其对读书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由第一课林海音的《窃读记引入到此文:你们想知道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吗?让我们开始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此中进行课题板书,并要求学生跟写课题,齐读课题,以较好的状态进入到课堂的学习。还可以要求学生交流预习中对作者的了解,并结合生活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二)、明确要求,初读课文。

1、课文写了谁和谁的对话?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

“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

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爷爷都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各自有何见解?

2、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重点引导“闲书”的问题:

学生自由交流,可以谈谈自己搜集的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

(3)看来,“闲书”不闲,杜甫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可适当引导他们在适时看些适宜的课外书,而不是引导他们抛掉正课不顾,即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4、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体会人物形象)。

苗苗:热爱读书,谦虚好问。季爷爷: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四)、品味题目,深化理解。

现在知道题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吗?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五)、学习探访技巧。

1、访谈是与人交流,通过阅读这则访谈录,你对访谈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认识?

a、要有礼貌地请教,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b、要倾听对方的表述。

2、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

交流点拨: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不做作,争取做到亲切与自然。

3、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再细读课文,加深对访谈的认识和了解。

(六)、作业设计。

1、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2、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填写阅读记录卡。

3、搜集整理好读书名言。

三、课后反思。

在授此课过程中,出现了几大诟病:

1、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本应完全交给学生,而在课堂,我把此阅读课文当成精讲课文细细剖析,结果是牵引过度,学生引而未发,没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在较好引入课文的前提下,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理解,没能更深层次的拓展延伸,整个课堂大部分是食如嚼蜡。

3、朗读对话单一枯燥,没给学生自如的学习机会。

4、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

情景再设:

在引导学生重点学习“阅读”部分时,在课堂设计一个因看闲书而走神的情景,让学生来判别其好坏,那样一来,很多语言都成多余的了。对人物的评价交给学生,也许,并不需要教师多费口舌了。

其实,一堂课,并不需要教师去折腾,只要是能真正合理地交给学生就够了。

小苗与大树对话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爱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以小女孩和学者季羡林对话的形式,提出读书的有益见解。教学目标是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之情。重难点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设计成(1、导入并简介作者2、初读课文,梳理内容3、细读课文,深入探究4、品味题目,深化理解5、写作手法,学习探访技巧6、作业设计)六个方面。让学生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畅谈读书、多读闲书、学会甄别有益的书的能力,进而促进其对读书的热爱。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由第一课林海音的《窃读记引入到此文:你们想知道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吗?让我们开始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此中进行课题板书,并要求学生跟写课题,齐读课题,以较好的状态进入到课堂的学习。还可以要求学生交流预习中对作者的了解,并结合生活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二)、明确要求,初读课文。

1、课文写了谁和谁的对话?他们谈了些什么内容?

课文写了小作者张钫与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次采访记录,具体谈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积累古诗文”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爷爷都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各自有何见解?

2、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重点引导“闲书”的问题:

学生自由交流,可以谈谈自己搜集的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

(3)看来,“闲书”不闲,杜甫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可适当引导他们在适时看些适宜的课外书,而不是引导他们抛掉正课不顾,即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4、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体会人物形象)。

苗苗:热爱读书,谦虚好问。季爷爷: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四)、品味题目,深化理解。

现在知道题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吗?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五)、学习探访技巧。

1、访谈是与人交流,通过阅读这则访谈录,你对访谈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认识?

a、要有礼貌地请教,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b、要倾听对方的表述。

2、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

交流点拨: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不做作,争取做到亲切与自然。

3、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再细读课文,加深对访谈的认识和了解。

(六)、作业设计。

1、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2、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填写阅读记录卡。

3、搜集整理好读书名言。

三、课后反思。

在授此课过程中,出现了几大诟病:

1、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本应完全交给学生,而在课堂,我把此阅读课文当成精讲课文细细剖析,结果是牵引过度,学生引而未发,没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在较好引入课文的前提下,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理解,没能更深层次的拓展延伸,整个课堂大部分是食如嚼蜡。

3、朗读对话单一枯燥,没给学生自如的学习机会。

4、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

情景再设:

在引导学生重点学习“阅读”部分时,在课堂设计一个因看闲书而走神的情景,让学生来判别其好坏,那样一来,很多语言都成多余的了。对人物的评价交给学生,也许,并不需要教师多费口舌了。

其实,一堂课,并不需要教师去折腾,只要是能真正合理地交给学生就够了。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

2、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1)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2)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3)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4)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五年级:《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主角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资料。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资料,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明白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资料。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状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资料。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透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取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能够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五上《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把握主要内容,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准备材料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引导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二、板书课题。

三、精读课文,把握文中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四、感悟课文。

讨论: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

五、感情朗读。

1.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六、作业布置: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说说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七、板书设计。

1、写好文章多看书。

2、三贯通学好外语。

3、积累古诗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资料。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资料,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状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这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齐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二、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资料。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期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资料。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能够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构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主角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主角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

如:“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能够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明白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能够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期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透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1、认识三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主角朗读课文,把我谈话的主要资料。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

学习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资料,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明白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资料。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检查自读状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资料。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透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取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能够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著名诗人也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课外拓展:(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透过抓群众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忙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带给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就应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就应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必须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构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群众备课、网络备课以前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群众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超多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能够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应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状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能够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忙。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就应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王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苗与大树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六、教师小结: 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七、巩固练习: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八、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1.利用网络了解季羡林及其作品。

2.了解《水浒传》《施公案》《济公传》《古文观止》等文章。

3.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1课时。

一、理解课题,激发兴趣。

1.结合课题质疑、解疑。(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树指的是季羡林。

2.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出答案来的。

3.交流课前对季羡林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1999年8月21日,苗苗同学采访了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让我们去听听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4.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爷爷都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各自有何见解?

2.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

他们之间的.交流亲切自然。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爷爷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季爷爷: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他们的对话,使我们懂得了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

4.本文是一篇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不做作,争取做到亲切与自然。

5.同桌分角色对话交流,朗读课文。

6.在苗苗与季爷爷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己先做准备,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7.重点引导“闲书”的问题:

学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说不出来,还可以谈谈自己搜集的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

(3)看来,“闲书”不闲,杜甫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味题目,理解深化。

1.再读课题,为什么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

(1)与二人名字有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2.文章把季爷爷比作根深叶茂的大树,其理由是什么?

(1)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2)季爷爷平易近人,关心下一代,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3.启发思考:怎样才能从一株小苗长成为一株参天大树?

五、学习访谈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1.访谈是与人交流,通过阅读这则访谈录,你对访谈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认识?

(1)要有礼貌地请教,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要倾听对方的表述。

2.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再细读课文,加深对访谈的认识和了解。

六、作业(任选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1、能借助词典,认识本课生字,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资料,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懂得就应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资料,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前准备】。

媒体资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课文,导入新课。

下面我们先听听本课的朗读,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把生字新词及不明白的语句画出来,

教师抽查学生,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了解。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资料。

1、分主角朗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资料。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透过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崇敬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三全班交流,重点研读。

1、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2)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的欢乐,帮忙写作。

(3)教师小结:看来,“闲书”不闲,闲书也能发挥它的优势,帮忙大家写好文章。

这天老师要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那么请先爱上阅读吧!

四积累运用,培养潜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五布置作业。

介绍自己喜欢读的课外书,为大家推荐一些书目。

小苗与大树的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上较浅显,没有过多深奥的词句,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只抓重点、难点,方法上让老师放手教学,鼓励学生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把课文读懂。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等等,这些内容简约,重点突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

小苗与大树的教学设计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把握主要内容,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准备材料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引导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二、板书课题。

三、精读课文,把握文中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四、感悟课文。

讨论: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3)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1.与二人名字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

五、感情朗读。

1.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六、作业布置: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说说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1、写好文章多看书。

2、三贯通学好外语。

3、积累古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