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公文写作 > 感言大全 > > 论语孝敬父母读后感大全(15篇)

论语孝敬父母读后感大全(15篇)

时间:2024-05-14 12:47:02 作者:JQ文豪

读后感可以帮助巩固阅读的成果,促进个人的心智成长和情感体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孝敬父母》读后感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那什么是孝呢?以前我对孝的感觉是那样的抽象、空洞、不理解,自从我在作文选上读了《孝敬父母》这篇文章,我对孝有了具体的感受和深刻的认识。

文章主要讲了少年时陈毅很孝敬父母,常帮妈妈做事,从来不惹父母生气。后来陈毅投身革命,由于工作繁忙,长期在外,很少能回家探望母亲,总感到未能尽到做儿子的责任。一次,陈毅从国外访问回来,途经家乡,便顺道探望了瘫痪在床的母亲。当他母亲得知儿子要回来时,忙叫人把自己那条尿湿的裤子塞到床下,不想让陈毅知道。陈毅发现了,执意要去洗裤子。当我读到“不管当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儿子。您就把裤子拿出来,让我替您洗吧”这句话时,我不禁想起平时的我,莫说要我帮父母洗衣服,就连自己的.衣服都要妈妈洗,想起来真惭愧。我被陈毅孝敬父母的行为所感动。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女儿,经常在家里撒娇。妈妈煮了米饭我却要吃点心;看见人家有漂亮东西就吵着要买;房间都是妈妈整理的。我在家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小公主”。

读完全文,我的心受到极大的震撼。陈毅爷爷那么关心、体贴父母,而我呢?又要这个又要那个,从不体贴关心一下父母。我决定以后再也不撒娇了,我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关心长辈的好孩子,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

《孝敬父母》读后感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今天,我就又再次阅读了《孝敬父母》这篇文章。

文章主要讲了少年时的陈毅很孝敬父母,常帮妈妈做事,从不惹父母生气。长大后,他由于工作繁忙,长期在外,很少回家探望母亲,总感到自己未尽到儿子的责任。一次,陈毅从国外访问归来,途经家乡,顺道看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他母亲得知儿子要回来时,忙叫人把自己那条尿湿的裤子塞到床下。陈毅发现了,执意要洗裤子,并且说:“儿子孝敬母亲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些事就该由儿子来做。”母亲听了,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从小我就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他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我一直认为是我应该得到的,还常为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对他们发火。看到别人有好东西吃我也吵着要吃,看到好玩的我也吵着要买,自己房间乱七八糟的,从不知道主动整理,更别提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事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我一样不知道主动为父母着想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对比陈毅,我感觉非常惭愧,人生短暂,是不会有多余的时间,等失去了才知道后悔。我希望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能向陈毅学习,我更希望大家多为父母做一些事,少让父母操一份心,请赶快行动起来吧!

读了这篇文章,我决定以后要孝敬父母,不忘他们的养育之恩!

《孝敬父母》读后感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往来,孝敬父母感人事迹不胜枚举。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阅读了(孝敬父母)这篇文章。

文章主要讲了少年时的陈毅很孝敬父母,长帮妈妈做事,从来吧惹父母生气。后来陈毅投身革命,由于工作繁忙,长期在外,很少能回家探望母亲,总感到未尽到那儿子的责任。一次,陈毅从国外访问归来,途经家乡,顺道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他母亲听说儿子要回来时,忙叫人把那尿湿的裤子塞到床底下,不想让陈毅知道。陈毅发现了,执意要洗裤子。当我读到“不管当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儿子。您把裤子拿出来让我替您洗吧”这句话时,我不禁想到了平时的我,莫说让我帮父母衣服了,就连自己的衣服也要妈妈洗,想起来真惭愧。

读完全文,我对陈毅孝敬父母的品质肃然起敬。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女儿,是他们的掌上明珠,所以我在家里经常撒娇。妈妈煮了米饭,我却要吃点心,看到别人有漂亮的东西,就要吵着要买,爸爸妈妈奈何我不得,只好给我买。家里的活儿用不着我动手,自己的房间乱七八糟,总是妈妈给我收拾干净的,每逢星期六,日,我总吵着爸妈带我出去玩。简直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小公主”。

我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尊敬和关心长辈的懂事的孩子,不忘繁忙的养育之恩。

孝敬父母的故事读后感

孝敬父母,指的是顺从父母的心意,让他们开心快乐。读完孝敬父母的相关故事,大家的感悟是什么呢?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孝敬父母的故事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寒假中,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很多书,但让我感触最深,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孝敬父母》这本书,它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孝是所有人所极力宣扬的行为美德,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孝,他的道德就恶劣到了极点。对父母不孝的人,对他人不可能讲仁;对朋友不可能讲义,更不能忠于国家和民族。

《孝经》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其中《孝敬父母》中有一篇是卧冰求鱼,让我深受感动,介绍的是穷人家的孩子王祥,他即是严格按照《孝经》上的五个规定去对待老母的。王祥的父亲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王祥家中的生活非常拮据,一点儿微薄的收入仅能勉强糊口,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别的东西。有一年冬天,王祥的老母亲因过度操劳而导致卧床不起,虽然家里贫寒,但母亲十分疼爱王祥,好吃好喝的都先想到他。王祥也非常孝敬母亲,一直以来,两人相依为命,母亲生病后也不叫苦,更没向王祥要求什么,依旧每天拖着身体干一些杂活儿。看着老母老态龙钟、两鬓斑白的样子,心里十分感激,他发誓一定要好好孝敬老母,于是每天更加辛勤的劳作,尽其所能改善家中的生活。一天,王祥的母亲不经意间提到自己很久没有吃鱼了,若是有机会一定好好大吃一顿,王祥把母亲的这个愿望记在心头,决定满足母亲的愿望。当时,三九严寒,天寒地冻,王祥每天都到市场上转悠,但每次都扫兴而去。突然,王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自己去捕鱼,这样即新鲜又省钱。但河水全都被冰封了,要去哪里捕鱼呢?他看着厚厚的冰层,心中充满里焦虑。终于,王祥想到了办法,他毅然脱下子的衣服,趴在冰面上,试图用自己身体的热量来化解冰层,可冰层实在太厚了,很久很久以后,才渐渐融化,王祥已经冻得嘴唇发紫、手脚发麻,这时出现了奇迹: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跳出水面来,投进了王祥的怀抱。回到家中,母亲吃到了活鱼,高兴的乐不拢嘴,王祥也备感欣慰。

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需要做出多伟大的事业。每天早晨,让我们用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亲热的动作,或让父母感受到我们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就可以深深的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与孝心。请善待我们的父母。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十一、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十二、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0xx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孝敬父母学生读后感

寒假中,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很多书,但让我感触最深,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孝敬父母》这本书,它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孝是所有人所极力宣扬的行为美德,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孝,他的道德就恶劣到了极点。对父母不孝的人,对他人不可能讲仁;对朋友不可能讲义,更不能忠于国家和民族。

《孝经》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其中《孝敬父母》中有一篇是卧冰求鱼,让我深受感动,介绍的是穷人家的孩子王祥,他即是严格按照《孝经》上的五个规定去对待老母的。王祥的父亲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王祥家中的生活非常拮据,一点儿微薄的收入仅能勉强糊口,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别的东西。有一年冬天,王祥的老母亲因过度操劳而导致卧床不起,虽然家里贫寒,但母亲十分疼爱王祥,好吃好喝的都先想到他。王祥也非常孝敬母亲,一直以来,两人相依为命,母亲生病后也不叫苦,更没向王祥要求什么,依旧每天拖着身体干一些杂活儿。

看着老母老态龙钟、两鬓斑白的样子,心里十分感激,他发誓一定要好好孝敬老母,于是每天更加辛勤的劳作,尽其所能改善家中的生活。一天,王祥的母亲不经意间提到自己很久没有吃鱼了,若是有机会一定好好大吃一顿,王祥把母亲的.这个愿望记在心头,决定满足母亲的愿望。当时,三九严寒,天寒地冻,王祥每天都到市场上转悠,但每次都扫兴而去。突然,王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自己去捕鱼,这样即新鲜又省钱。但河水全都被冰封了,要去哪里捕鱼呢?他看着厚厚的冰层,心中充满里焦虑。终于,王祥想到了办法,他毅然脱下子的衣服,趴在冰面上,试图用自己身体的热量来化解冰层,可冰层实在太厚了,很久很久以后,才渐渐融化,王祥已经冻得嘴唇发紫、手脚发麻,这时出现了奇迹: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跳出水面来,投进了王祥的怀抱。回到家中,母亲吃到了活鱼,高兴的乐不拢嘴,王祥也备感欣慰。

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需要做出多伟大的事业。每天早晨,让我们用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亲热的动作,或让父母感受到我们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就可以深深的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与孝心。

《孝敬父母》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很多书,其中有一本书叫《孝敬父母》,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读完这本,我觉得陈毅和我相比实在太遥远了,比如:有一次,我睡觉的时候一不小心撒尿了,被妈妈知道了,我不仅没有对妈妈说我自己动手洗尿裤,反而叫妈妈帮我洗。我看了着本书想起这件事感到很难过,因为我没有孝敬父母,要父母给我做事,令他们辛苦,以后我要孝敬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读了着本书让我知道了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后,我要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中学生孝敬父母读后感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孝敬父母》这篇文章。

文章主要讲了少年时的陈毅很孝敬父母,常帮妈妈做事,从来不惹父母生气。后来陈毅投身革命,由于工作很繁忙,长期在外,很少有机会能回家探望母亲,总感到未尽做儿子的责任。一次,陈毅从国外访问归来,途径家乡,顺道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他母亲得知儿子马上要回来了,就忙叫人把那条尿湿的裤子塞到床下,不愿让儿子知道,以免使儿子的尊严受到影响。后来,陈毅发现了那条尿湿的裤子,执意要帮母亲去洗。当我读到:母亲坚决不让,可陈毅却说“不管我当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儿子,您都是我的母亲。您就把裤子拿出来,让那个我替您洗吧!”这句话时,我不禁想起平时的自己。别说要我帮父母洗衣服了,我就连自己的衣服也都要爸爸妈妈洗,想起来,可真是惭愧啊!

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陈毅爷爷那么关心、体贴、孝顺父母,而我们呢,又要这个又要那个,从来不想想父母有多辛苦。有时候,我们心情一不好还跟爸爸妈妈吵架、顶嘴,真是不应该啊!我们要自我反省一下:以后在家再也不跟父母发脾气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就自己做,帮爸爸妈妈减轻负担,再也不劳烦他们,再也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应该好好报答他们,是吗?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和关心长辈的`乖孩子,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做他们的“得意小帮手”,好吗?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阅读了《孝敬父母》这篇文章。

文章主要讲了少年时的陈毅很孝敬父母,常常帮妈妈做事,从来不惹父母生气。后来陈毅投身革命,由于工作繁忙,长期在外,很少能回家探望父母,总感到未尽到儿子的责任。一次陈毅从国外访问归来,途径家乡,顺道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他母亲得知儿子要回来时,忙叫人把那条尿湿的裤子塞到床下,不想让陈毅知道。陈毅发现后,执意要去洗裤子。当我读到“不管当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儿子,您就把裤子拿出来,让我来替您洗吧。”这句话时,我不禁想起来平时的我。莫说帮父母洗衣服了,就连自己的衣服都要妈妈洗,想起来真惭愧。

读玩全文,我对陈毅孝敬父母的品质肃然起敬。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女儿,是他们的掌上明珠,所以我在家里经常撒娇。妈妈煮了米饭,我却要吃点心;看见别人穿漂亮的衣服,就要爸爸妈妈买,他们奈何我不得,只好给我买;家里的活儿用不着我动手,自己的房间乱七八糟,都是妈妈帮我收拾干净的;每逢星期六、日,我总吵着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简直是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小公主”。

我的心受到极大的震动。陈毅爷爷那么关心、体贴父母,而我呢?却要这、要那,从不体贴、关心一下父母,现在想起来真后悔。我决定以后再也不撒娇了,再也不做“小公主”了。

我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重和关心长辈的、懂事的孩子,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敬父母》读后感

我今天读了中外美德故事《孝敬父母的子路》。子路有许多优点,其中孝敬父母的优点让我很难忘!

子路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也是孔子的学生。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连米都买不起,全家只能靠挖野菜度日。一年的春节,村子里家家都飘出了一阵阵诱人的香味,可是子路一家却连下锅的米都没有,更不要说肉香了。为了能让家人吃上米饭,他决定到一百多里的亲戚家去借米。一百多里,多么惊人的数字!开车都要一个小时,更何况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子路只能步行去借米。父母叫他不要去,可是为了不让父母挨饿,子路坚持要去。一路上他又饿又累,连走里几天,才到亲戚家。他向亲戚借了一袋米,亲戚很爽快的答应了,并叫他休息一天再走。子路对亲戚说“我多在外一天,家人就多一份担忧,再说他们还等米下锅呢”子路说完就踏上回家的路,由于走的又快又急,他的脚都磨出了血泡,他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可是一想到父母还在家等自己,子路又浑身充满了力量。

多么感人的故事!子路之所以能忍住疼痛把米背回家,我想他前进的动力一定是来自于对父母的孝顺与感恩。与子路比起来,我就差远了。现在的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妈妈叫我做一点事情,我都会和她讲价钱,认为她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从来没有为父母洗过一会脚,没有为父母盛过一碗饭。想一想还真是无地自容。今后,我也要向子路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学生。

《孝敬父母》读后感

这本书,是到我家过暑假的虎仔弟弟临走时留给我的。当我双手接过它时,颇不开心,心想你这不是在讥笑我不孝顺吗?可我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遇时,他眼中的诚恳瞬间就把我心里的怒气压下去了,而他把书交到我手里的同时还一再的告诫我一定要用心看,一定要耐心的看完,我点头答应了。

他走后的当天晚上我就拿起了这本书,打开了扉页,一字一句的看了下去。

随着书翻过的页次越来越厚,我的感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自责。

静下心来,试着用自己行为对比这孝敬父母要做的45件事,我又做到了哪一点呢?母亲节想到过要送给妈妈一束花,问候一句“您辛苦了”了吗?生日时可想到了妈妈生我时的痛苦,谢谢妈妈给我生命了吗?对父母说过“我爱你们”了吗?所有的这些我几乎都没做到!不但如此,我还变本加利的做着让爸爸妈妈伤心的事:学习不专心,不主动,非得爸妈催着才会去做,好象是在为父母学习;很少主动帮妈妈做家务,而被妈妈叫着做家务时,还拖拖拉拉,口里说着怨恨妈妈的话;当爸爸妈妈看到我的不良习惯提醒我改正时,我还无理辩三分的胡绞蛮缠,惹得妈妈大发雷庭。

看着这本书,脑子里忽然浮现了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苹果树和一个小男孩》:一个小男孩在幼年时经常跟家旁的一棵苹果树玩,他在树上摘苹果吃,在树枝上玩耍,随着时间快速飞过,小男孩也长大了,树很久没有见到小男孩了,树很伤心。

有一天树见到了小男孩,树说“:到我的树枝上玩吧!”,小男孩说:“我现在缺钱你能给我一些钱吗?”树说:“我没钱但你可以把我的苹果摘走和把树枝砍去卖钱”,男孩匆匆爬上树把苹果摘了,把树枝砍掉,树很疼痛,但却很开心。

树又很久没有见到男孩了,它又伤心了。这一天树见到了长大的男孩,树又说“:再到我的树干上玩吧!男孩说:“我想漂洋过海,你有船吗?”

树说:“我没船,但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去做成船只”,男孩砍掉了树干做成了船,这时的树已经不能称之为树,只能称之为树墩了,可它仍就心甘情愿,开心无比。

想到这儿,再看看自己平常的行为,真为自己的不孝感到羞愧,心里对爸爸妈妈生出了无限的愧疚。爸爸妈妈,原谅你们这个糊涂任性的儿子吧!妈妈,我最最应该向你道歉!你给了我生命,而我却不爱惜你给的这个生命,总挑食,在饭桌上,你往我碗里夹菜时,我却把碗躲到一边,常常惹得你一肚子的气.

跟我一样不懂事儿的小朋友们,从现在起就用行动好好的爱你们的父母吧!一句古话说得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道要趁早!等别父母永远的离开我们后,才追悔莫及,别再让这样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了!

孝敬父母读后感作文

当我们年幼时,老妈用布带背着儿女,那是老妈浓浓的爱;儿女长大了,用布带背着老妈,那是儿女深深的情。父母用慈爱的伞为我们撑起一片晴空,我们用孝心给父母奉上一杯暖心的香茗。

正是这份孝心,让陈斌强老师坚持5年照顾母亲。母亲对我们的爱,犹如冬日中的一丝温暖,犹如无助时的一只援助之手,犹如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慢慢的,我们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传递给父母,表达我们的孝心。这份孝心联结着父母与儿女的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平日里,我们一声声,妈,回来了,我给您敲敲背吧!这就是孝顺;当父母下班回家时,为父母递上一杯亲手泡的茶,这就是孝顺;假期里,为母亲擦亮了皮鞋,这也是孝顺。爱在我们身边,孝顺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那一次,我生了一场大病,烧一直不退,始终迷迷糊糊的。老妈似乎非常着急,不停地在病床边走来走去,还不时得摸摸我的脸,轻轻地对我说:“好孩子,快好起来呀!”说着说着,我就感觉到两排晶莹的泪珠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是老妈的鼓励,让我有了战胜病魔的勇气;是老妈的着急,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光明;是老妈的泪水,让我再次恢复了以往的笑容。母亲的爱,我铭记于心。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只要有了母亲的微笑,什么事都会风雨无阻。那天下着蒙蒙的细雨,老妈为了不让我淋湿,把整件雨披都给我穿,自己淋雨把我送到学校。我回家时,发现老妈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一摸额头。呀!好烫啊!我连忙去泡退烧药,感冒药,给老妈吃后,静静地陪着老妈。那一瞬间,我忘记了呼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一心只想我的老妈能快点好起来!当我做着老妈的照顾我的事情时,我这一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心急如焚。看着老妈的烧渐渐退下去,我才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

母爱和孝心交织成一份可逆的爱,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唤醒春天的微风,点燃夏日的骄阳,送来金秋的收获,温暖严冬的心灵。

文档为doc格式。

论语孝敬父母心得体会范文

孝敬父母一直是中华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而论语更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来源。阅读论语时,经常会看到有关孝敬父母的论述,这些论述充满了智慧与启示,引导我们坚定地走在孝敬父母的道路上。下面我将简述我对论语孝敬父母的体会与感悟。

第一段:奉养父母是我们作为子女的天职。

不仅仅是在中国,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文明古国都具有一种传统思想即奉养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孔子在论语中说:“无父无君,无身无名。”说明孝顺父母不仅仅是传承血脉,也是人的一种社会义务。对于子女来说,抚养、呵护和孝敬父母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从父母身上得到了养育之恩,只有用心呵护他们,并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爱、感恩之情,才能报答他们所给予我们的关爱。

第二段:对父母的孝敬不仅限于财物的供给。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行话可以说是论语中对孝敬父母的又一种诠释。这行话首先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仅仅在生活上照顾他们,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陪伴着他们。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为父母着想,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安排好他们的生活点滴。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时常与父母沟通,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样才是真正的孝敬。

第三段:孝敬父母给我们带来巨大益处。

为了孝顺父母,我们可能付出了许多,但是这样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孝敬父母使我们更爱家,更有责任感,同时还会增进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传统文化中更加重视亲情关系。孝孙诸德,丹波元犁,这句话意味着孝敬父母也是能够启迪我们更高道德要求的一种方式,只有我们长时间的孝敬,才能让我们真正明白如何做到善良、诚实、坚毅。

第四段:践行孝敬慎言仁人志士。

孝敬父母的行为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作为文明人应该持之以恒的态度。同时,孝敬父母也是一种慎独之道、慎言之道。正如论语所说:“曾经沉痛,章必变之。",我们通常在经过父母的谆谆教诲后能够更明白人生的价值和自身的位置。我们也应该时刻警醒自己的言行,保持谦虚、尊重他人的品质,践行孝敬父母的义务。

第五段:孝敬父母指引我们更好地生活。

在中国文化中,孝敬父母不只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思想灵感和精神指引。通过读论语中关于孝敬父母的论述,我们能够得到对于如何过好人生的启示和方向。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是父母的儿子或女儿,一定要以爱心、耐心、慈祥的态度去呵护他们,也要汲取孝敬父母的智慧,并将这些智慧付诸于实践中,而这一切是我们将来走好人生路程的基石。

总而言之,孝敬父母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对我们的生活和成长具有深刻影响。我们应该从论语中汲取智慧,践行孝敬父母的信仰,将之贯彻于自己的生命轨迹之中,走好人生路。

论语读后感_读后感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有一个好主意,该不该马上实行呢?(闻斯行诸)”孔子说:“有父母兄长在世,应该先问问他们。”冉有也问道:“闻斯行诸?”孔子却给他肯定的回答:“闻斯行之!”公西华好奇,问孔子为什么给了他俩不一样的答案,孔子说:“冉有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打气。子路好胜,我要给他泼点冷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孝敬父母的句子精选237句

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2.)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3.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

6.)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7.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9.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11.)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12.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13.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

14.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5.子孝父心宽。

16.)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17.他曾和冉求一起帮助季康子进行革新。

18.经历过这么多的风风雨雨,您似乎更年轻了,不但是外貌,而且是心灵。妈妈,我爱你。

19.割股疗亲割股之心割骨疗亲鸡骨支床老莱娱亲母慈子孝逆臣贼子逆子贼臣。

20.原文2·7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21.父母的爱就应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22.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23.孝顺是什么?孝顺是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孝顺是大山,给人带来依靠;孝顺是宝石,是一笔财富。

24.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25.)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2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27.如果母亲是雨,那我就是雨后的虹;如果母亲是月,那我就是捧月的星。母亲是我生长的根啊,我是母亲您理想的果。

28.世上最崇高的名字,就是您——母亲。呼唤母亲就是呼唤新生;母亲就是未来世界的象征。

29.)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30.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31.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32.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

33.”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34.)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35.扩展资料。

36.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亲者,公姑得一孝妇,胜如得一孝子;妇之孝不如导孙以为孝,孙能敬亲者,祖父得一孝孙,又增一辈孝子。

3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8.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39.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评析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

40.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

41.《论语学而篇》中。

42.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4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44.)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45.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

46.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

47.父亲,就应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

《孝敬父母》读后感

文章主要讲了陈毅投身革命,由于工作繁忙,长期在外,很少能回家探亲,总感到自己未尽到儿子的责任。一次,陈毅从国外访问回家,途经家乡,顺道探望探望在床的母亲,他的母亲得知儿子回来时,忙叫人把她那条尿湿的裤子塞到床底下,不想让陈毅知道。陈毅发现了,执意要给母亲洗裤子。当我读到“不管当了多大的官,我永远是您的儿子,您就把裤子拿出来,让我给你洗吧!”这句话时,我不禁想起平时的我,莫说我帮父母洗衣服,我的衣服还是父母给我洗,很多事情都是父母给我做好,想到这些我感到很惭愧。

读完全文,我对陈毅孝敬父母的高尚品质肃然起敬。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儿子,所以我在家经常乱发脾气。妈妈辛苦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我却嫌弃妈妈做的.饭不好吃;看到别人有好玩的玩具,争吵着要买;家里的事情不让我做,就连我的错房间也要爸爸妈妈收拾;每逢周末,我总是吵着要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简直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陈毅爷爷那么关心,体贴父母,而我们呢要这要那,却从不体贴、关心父母。我们要向陈毅爷爷学习,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和关心长辈的懂事的孩子,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敬父母读后感作文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孝敬父母》这篇文章。

文章主要讲了少年时的陈毅很孝敬父母,常帮妈妈做事,从来不惹父母生气。后来陈毅投身革命,由于工作很繁忙,长期在外,很少有机会能回家探望母亲,总感到未尽做儿子的责任。一次,陈毅从国外访问归来,途径家乡,顺道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他母亲得知儿子马上要回来了,就忙叫人把那条尿湿的裤子塞到床下,不愿让儿子知道,以免使儿子的尊严受到影响。后来,陈毅发现了那条尿湿的裤子,执意要帮母亲去洗。当我读到:母亲坚决不让,可陈毅却说“不管我当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儿子,您都是我的母亲。您就把裤子拿出来,让那个我替您洗吧!”这句话时,我不禁想起平时的自己。别说要我帮父母洗衣服了,我就连自己的衣服也都要爸爸妈妈洗,想起来,可真是惭愧啊!

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陈毅爷爷那么关心、体贴、孝顺父母,而我们呢,又要这个又要那个,从来不想想父母有多辛苦。有时候,我们心情一不好还跟爸爸妈妈吵架、顶嘴,真是不应该啊!我们要自我反省一下:以后在家再也不跟父母发脾气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就自己做,帮爸爸妈妈减轻负担,再也不劳烦他们,再也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应该好好报答他们,是吗?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和关心长辈的乖孩子,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做他们的“得意小帮手”,好吗?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